近期網誌簡介


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BBC 香港觀察:台灣太陽花和香港豆腐花

香港觀察:台灣太陽花和香港豆腐花

BBC 中文網 2014年3月25日

自由撰稿人 呂意

這數天不少香港人的臉書,都在傳「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台灣的太陽花社會運動,看得香港人目瞪口呆。台灣每天立法院和行政院內外的情況都在香港新聞報導佔重要篇幅。

不同港人當然看出不一樣的角度,年青人在想著:喊了一整年的「佔領中環」究竟所為何事?為什麼佔中一直都沒有發生,也不知道何時發生,為何年紀相若的台灣年青人, 一下子便可以罷課, 一下子便佔領立法院,還有警察也較香港的和善?

香港人對台灣,總是有著不少浪漫化的想像,簡單如地道小食,不少港人在周五晚上會飛往台北,在周日晚上回港,在當地閒遊一個周未,就是為了到夜市吃小食和在咖啡館優閒喝一口咖啡。

那種浪漫,還展現於政治,每次台灣大選,在總統競選總部的街頭巷尾,不難看見充滿傾慕神情的香港人。他們多不會特別作聲,但那渴望自己可以投票選總統的眼神幾近人人一致。
港人對台民主的渴望

就算台灣人當年如何不滿陳水扁,今天如何不滿馬英九,不少香港人總會幽幽地說:「最起碼他是你們選出來的吧」。

就是這種擁有一票、選擇權的基本分別,令香港人對台灣社會不期然有一份羨慕。

就在台灣發生太陽花運動的當兒,香港也正在討論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方法。當台灣那邊好像有不同的可能性;香港那邊,負責政治制度改革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突然在諮詢還沒有完結時,說一些包括來自北京的法律學者對政改的說法是「一錘定音」,在社會惹起軒然大波。

此時此刻,更叫港人多添兩份惆悵。

所以這次台灣的群眾運動,有港人選擇親赴台灣,如公民黨的成員、佔領中環的參與者,和早前遭商業電台解雇的李慧玲。
除了這些活躍分子外,也有一些在台唸書或居住的香港人,和專程從香港到台灣的年青一代。
出於真心的支持

這些港人的主軸都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其中一個在網絡廣傳的,便是「我是香港人,請台灣踏在我們的屍體上,想你們的路」。

這些訴求,都是真心的。政治上,自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台後,中共對香港的參與更深入,正如梁振英的智囊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所言,港府不濟,所以中央出手是合理的。

這些言論和做法,令港人政治無力感更重。

而這次太陽花運動的源頭「服貿」,即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令港人回想起香港的 《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對於港人來說,這安排就是「自由行」,就是讓香港越來越不得安寧,租金狂升、小店關門、每天被大陸客逼迫的安排。

協議細節是否如此巳經不重要了,港人出於對台灣的浪漫想像,絕不想看到台灣被大陸客包圍,所以對台灣的支持是出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了。
豆腐花般弱的抗爭力

可是港人在浪漫化台灣民主的同時時,卻忘記了自己的力量。

香港人根本行動不起來,也不願意行動起來,沒有看到台灣人是怎樣走過來的,香港早二、三十年走出來抗爭過的,今天都巳經坐在議事堂裏,脫離「抗爭」這兩個字很遠很遠了。

最基本的分別,當台灣人可以先有白合花(野白合)運動,再來太陽花運動,野白合年代家長去支持太陽花年代孩子。香港呢?家長只會怕自己的孩子上街會影響日後找工作。

行政會議成員羅範椒芬表示,希望香港人不要因為政改的問題而做違法的事,香港青年不要學台灣青年。

結果,簡單如在校園連張貼支持台灣標語都給阻止,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撕去學生張貼於校內聲援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台灣加油」字句,學生唯有掛出黑布抗議。

也有一群香港城市大學的同學於校內民主牆等貼上「台灣流血了 我們在做什麼」標語,卻被校內保安除去,說是「上頭」命令。

而在香港過去一直強調爭取民主的泛民,在剛剛一個本來支持民主派的區議會選區,大敗於建制派政黨代表。

看看佔領中環還沒發生,便巳經出現的種種質疑和看淡, 香港人的抗爭能力是豆腐花, 輕輕一拍,巳經碎掉。


台灣的太陽花社會運動,看得香港人目瞪口呆

2014年3月16日星期日

首爾教授:低收入低學歷‧愛看韓劇的華人「沒腦」

(新加坡12日訊)韓劇是“沒腦的人”看的戲?首爾教授姜明求狠批:愛看韓劇的華人低收入、低學歷!

星洲日報 2014-03-12

正當韓劇瘋魔全亞洲,痴男怨女都狂喊“歐巴,我愛你”時,韓國首爾一名教授姜明求卻指出:青睞韓國與台灣地區電視劇的華人觀眾,趨向於低收入和低學歷,這些觀眾之所以愛看韓劇,是因為部份韓劇邏輯性較差,觀看時無須動腦,可以單純的“感情發泄”。

姜明求還說:“高學歷、高收入者主要觀看美國和日本的電視劇。”

民眾看法不一

這說法似有“貶低”韓劇迷之嫌。

由林安娜主持,UFM電台100.3在昨天傍晚的《瘋狂調查》單元中,就針對“華人韓劇迷低收入、低學歷”作了聽眾民意調查,結果,有81%聽眾認為“看電視劇本來就是為了減壓,跟收入和學歷無關”。

5%聽眾不同意看韓劇“腦殘”,直指“愛看韓劇的人當中,也有國家領導人”。

也有8%聽眾認為,若沉迷電視劇,真的會使自己越來越笨。

也有6%聽眾同意韓劇無須考究“邏輯性”,表示:“看韓劇本來就不需要動腦,只是發泄情感。”

記者摘錄聽眾民意,且聽他們的說法。

聽眾1說:完全不同意,有些韓劇具教育意義,如《大長今》,教長幼有序。

聽眾2說:我不常看韓劇,印象最深的是《大長今》,愛上這部戲,是因為戲中女主角精湛的醫術及藥膳食補,但不管愛不愛,始終不明白為何有人會看到“走火入魔”,甚至拋棄男友,真是匪夷所思。

聽眾3說:韓劇故事多千篇一律。

聽眾4說:那個首爾教授說到`趨向’,意思應該是百分比(低收入、低學歷)比較高,應該沒有貶義。

聽眾5說:我覺得跟學歷沒甚麼關係,不過跟EQ有關,EQ高的比較不看韓劇。

聽眾6說:韓劇的劇情有時很無厘頭,讓人怀疑寫稿人是不是知識貧乏、沒有做足功課,草率帶過,把觀眾當白痴。

也有聽眾在質疑首爾教授這項研究的可靠性,尤其對象只針對“華人”觀眾,更沒有說服力。

為華人觀眾貼標簽
名嘴:教授“討罵”?

林安娜提到調查時,不明白為何首爾教授把研究`目標’設定在`華人’觀眾,韓劇熱銷中國與華人市場,他卻“自討罵”,莫非教授是“書呆子”,只顧研究,不顧其他人怎麼看?

“教授的研究,似乎是為華人觀眾`貼了標簽’,誰都不喜歡被貼上`笨、傻、丑、窮’的標簽啊。”

林安娜不認為理智看韓劇會變“笨”,但有感煙霾若再惡化下去,她也會留在家裡追看《星星》劇,人才不會變得“毛躁”。

(星洲日報/國際)

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BBC:昆明大屠殺 - 微博恐怖襲擊逃生指南被廣泛轉發

微博恐怖襲擊逃生指南被廣泛轉發

BBC 中文網 2014-03-02

中國雲南首府昆明發生造成33人死亡的襲擊事件後,新浪微博一篇恐怖襲擊逃生指南被廣泛轉發。

昆明火車站星期六(3月1日)發生襲擊事件,十餘名身著黑衣的蒙面人持刀砍殺在場民眾。

中國官方媒體引雲南當局統計稱,襲擊造成至少29人死亡,143人受傷,其中73人重傷。

警方稱有四名襲擊者在現場被擊斃。

新浪微博一位網名@辣筆小球的網友在襲擊發生後創作一篇題為「辣筆小球教你如何在恐怖襲擊中逃命」的長微博在星期日清晨發表後馬上被轉發數萬次。

微博網友@瑟瑟江瑟瑟在這條微博下評論:「好唏噓,好心寒,以前教大家如何在地震水災中生存,現在教大家如何不被同伴殺害。不過真心有用,實在是沒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
襲擊

昆明當局稱襲擊是「由新疆分裂勢力一手策劃組織的嚴重暴力恐怖事件」。

《人民日報》發表社評稱:「文明底線不容挑戰,法律尊嚴不容褻瀆。暴力恐怖犯罪漠視基本人權,踐踏人類道義,手段殘忍,危害極大,對這樣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動決不能手軟,要堅決打擊、嚴厲制裁。」

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提醒勿讓襲擊事件挑起民族矛盾。

@萌大夫心理診所撰文《烏魯木齊和昆明》,回顧他故鄉烏魯木齊發生的7·5襲擊,並說掀起民族之間的盲目仇恨證實恐怖分子希望看到的,並提醒「民族之間的仇恨一旦升溫,新疆的漢族人和維族人都將面臨危險」。

@CNBMX-Kane王昌鵬也表示:「任何在種特殊日子,擴大民族仇恨,搞地域歧視的行徑,與暴徒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有發現此類好友果斷取消關注。為受傷民眾祈福,平安昆明!」

微博上也有不少人呼籲不要讓恐懼主宰生命。

@孫茂華:不能因為害怕改變正常的生活,不能因為恐懼,我們都躲在暗地,而把光明讓給行惡者。繼續該幹嘛幹嘛,行走在陽光下,享受應有的美好,哪怕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李子的圍脖:此刻的昆明天還是那麼藍,花開的依舊那麼好。路上的行人說著瑣事,有些討論著昨晚的事件。但不管哪種,都沒讓他們腳步停下。我們會在陽光下歡笑,而你們不得見光明。

(撰稿/責編:伊人)



由網民自創的恐怖襲擊逃生指南在微博被廣泛轉發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員文章:促港府節制自由行湧港

擁擠,讓香港人有點糾結(香江漫筆)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03-02

香港人的內心現在有點糾結。

糾結在於,離開內地,香港人活不了,也活不好。可是,天天面對洶湧的內地客人流,以前習慣嘆早茶的地方,現在變成了金店銀樓;過去常去溜達散步的弄堂,如今到處開滿了藥房賣奶粉;以前隨便花個八元、十元就能填飽肚皮,現在卻要排著長長的隊,花上兩倍三倍的錢才能吃上頓飯;過去下樓就能買個菜、理個發,順帶還能和街坊鄰里傾談一番,如今街上行走的卻盡是興高采烈、手提大包小包,到處大採購的內地客。那些提供生活方便的所在,早已不知搬去了哪裡。自由行的確帶旺了香港市道,但也的確改變了香港人過去慣常的生活。港人對此有怨言,其實很好理解,誰都希望門庭若市,客如雲來,可年年月月日日如此,任誰的神經也經受不了這樣“擁擠的折騰”。

香港旅發局2月18日給出數據,2013年全年訪港遊客人數達到543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七成約4000萬人次來自內地。小小香港,加上離島不過千餘平方公里,眾多的人流全被壓縮在港島和九龍的狹小地區,說句人頭擠爆有點誇張,但摩肩接踵卻是人人共知的事實。

  可是內地客卻是港人的金主。對於金主,總是要高看一眼禮貌三分的,港人即使心中再有意見和怨言,總還是不好意

  思往外說的。

指責謾罵內地客,當然不對,這是對客人不敬,也是對同胞失禮,理應譴責。但是,批評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呼籲理性也難以化解開港人的糾結。看不到港人的煩惱,不去理解港人的糾結,喊幾句口號、說點冠冕堂皇的話,很容易,但於事無補。如果不去想法設法解決問題,港人的這種糾結就會在心中“長大”,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對內地客發洩一下。

市場經濟不意味政府可以不作為,市場中有調控,調控中發展市場。這樣的理論同樣適用於旅遊業。台灣自2011年起開放大陸客個人遊,採取的是有序漸次開放的每日配額制。台灣和香港,區情不同,大小有異,但台灣開放個人遊的經驗卻值得香港汲取。台灣是開放不夠,有市場有空間再開放,吸納更多的大陸客;香港卻是開放過度,有理由有必要將空間收窄一點,更重要的是,香港借鑒台灣每日配額制的做法,能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向內地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順帶說下,這就是一條純粹的香港旅業發展建議,無關政治,別上綱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