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轉載) 陶傑: 花港觀愚

陶傑: 花港觀愚

男女是否平等?真是從幼稚園以來,就老掉了牙的問題。自從百年前西方婦權主義興起,男女平等經歷過無數社會運動,到六十年代,當英美和歐洲,實現男女擁有一樣的投票權和被選舉權,特別是當戴卓爾夫人成為第一位女首相,男女平等問題, file closed,終極解決,再無討論的價值。

然而,西方的左派有一鋪沒完沒了的癮。女性應否參軍作戰?近日在英語世界也爭拗得面紅耳赤。

男女平等問題,最大的吊詭,是當女人在鐵達尼號之上,船沉沒了,如果男女平權,是不是每艘救生艇男女的數字要均等?女權主義者的盲點,就在這裡:如果男女平等,為什麼在鐵達尼沉沒這刻的災難處境裡,男人應讓女人先上救生艇?為何女人不拒絕?而平時當男性衣冠楚楚,對女人展示君子風度,譬如為女性開門,反而是對婦女的「正面歧視」( Positive Discrimination)?

西方中產階級日子過得太好,吃飽了飯,沒有事做,喜歡製造此等無聊爭論。如果實現配額均等,一支男女平等數量的陸軍在前線,譬如要跟塔利班或中共的解放軍作戰,必定敗陣。我作此預測是否構成「歧視婦女」的罪名?我不在乎,平機會可以告我,我認為:女性根本不應該參軍,因為在高等文明之中,女性的角色是溫柔美麗的,應該與和平寧靜產生聯想,而不是參與男性世界的殺戮。

以上命題,是否假設女性天生柔弱,拿不起槍桿,又或假設女人膽子小?西方的左派,包括女權分子,其誅心論與共黨一樣。

女權分子被情緒衝亂了頭腦,是一群喪失了理性的現代塔利班。當我們說「男主外,女主內」,並不表示女性低一等,因為「主內」並無證據比「主外」下賤。
十萬年前留下的原始穴居人的壁畫早有例證:男人在外狩獵,女性留在山洞裡哺育小孩。男人打獵的時候,面對野狼、黑熊、山豬,隨時喪命,女性不必冒此風險,她只要為男人生孩子,在山洞裡負責養育下一代,父親不幸在外狩獵捐軀,留下的種裔,由母親哺育成人,把父親的英雄故事延續下去,符合自然。

以上文字,純粹是人類學、倫理學、考古學的客觀陳述,何在形成什麼「歧視」?但是你一口咬定這是「歧視」,正如共產黨一口咬定,香港五十萬人示威,後面有「英美勢力」在指揮,此等愚昧爭論的命題不一,本質相同。世界上太多這等自以為有知識的蠢人,你也沒有辦法。

自由、平等、博愛,是法國大革命留存下來的理想。阿當史密夫的自由市場經濟至今亦已二個半世紀。但是,許多一知半解的左仔,一旦成為「意見領袖」,他們之斷章取義,其誅心之執迷,與塔利班、共產黨、婦權的激進分子相同,這些怪物,是人類文明的敵人。

知識分子喜歡「包拗頸」,本是從蘇格拉底雅典的星空下兩千年的傳統,但是,當大陸的水貨客強搶奶粉,把奶粉價格炒貴六、七倍,受到香港民憤千夫所指,「知識分子」跳出來,指水貨客是「弱勢社群」,他們狂搶奶粉並無過錯,一切只是「自由市場」在自然運作。當香港的地產和鋪租無限量攀升,同一批知識分子又指摘「地產霸權」,這批王八蛋不是精神錯亂,又是什麼?

平等,英文叫 Equality,是非常深奧的學問,涉及人性哲學、社會心理學、歷史和倫理。「平等」是現代西方社會的基本理想,但二十年來卻僵化成為教條。「平等」之下,豈有完卵?當平等成為一種宗教,就製造一批盲目分子,而他們更會把此一宗教推到極端,令「平等」二字變為邪教。

譬如同性戀婚姻,此一現象也是近年「平等」趨勢下的一大議題。同性戀婚姻有什麼問題?首先,與異性戀婚姻不一樣,同性戀之間不一定以性交為婚姻關係的基本定義。男人同性戀喜歡雜交,因此男同性戀亦無「通姦」行為。因此,一名獨身男子,明明不是同性戀,可以與一名異性戀的男子以同性戀婚姻名義註冊,從此享有夫婦的免稅額和保險優惠,請問政府如何查出專掏此法律洞眼的證據?

我預測十年之後,亂倫將可合法。亂倫合法之後,再過十年,同一家庭內,母親可以娶她的女兒為妻——如果有一天,父親逝世了,而母親半途轉為女同志,而他倆生下的女兒也是一名 Tom Boy, why not?

一個社會並不完全由個體組成。社會除了個體細胞,還有組織單元:公司企業、家庭、學校、學會、教會、足球隊、慈善團體。在一個大社會裡,個人的意志和自由,有時從屬於單位組織的規則。譬如,當你閣下十五歲,是一家女校學生,學校規定要著校服,頭髮不可長過肩,你的個人自由必須從屬於學校規條,直到你這個女生離開了學校為止。

校服的要求是校規的一部分,我看不出與「自由」、「平等」有何衝突之處。左傾知識分子霸權二十年,動不動就說這個「保守」,那個是「共和黨」分子(共和黨是美國合法傳統政黨之一,但近幾年來,一朝被指為 Republican,引起的仇視和嘲笑,與成為黑手黨徒無異),左傾橫行,「平等」不但是教條,而且變邪教,於是有信貸危機,有金融風暴,大學濫開,社會福利綜援狂派,此一病毒,是繼馬克思列寧由西方東傳的痲瘋之外,第二波人類思想的禽流感。

幼稚的香港,一百五十年來,中國人缺乏文化思維基礎,對西方的事物喜歡照單全收,更將香港推向毀滅。所以曾蔭權下台,莫名其妙地上來一個「社會主義者」梁振英,當初大受「學者」和「專業人士」欣賞。香港有一批蠢人全天候為愚昧做啦啦隊,充滿娛樂性,這是我捨不得移民的理由。

同性婚姻與生育率的迷思

同性婚姻與生育率的迷思

本部落特別想補充一下經常有人說的「出生率下降」問題,有些人覺得可以把生育率下降「滑波推論」至不能生育的同性婚姻等同可生育的異性婚姻,商界常說出生率下降導致經濟下跌這些廢話更不用說。

「生育率升跌」某程度上是語言陷阱,「升與跌」是相對指數,戰後各國的生育率必然爆升,因為很多男丁戰死沙場,戰爭也令無數男女死亡,戰後地區人口必然大減,為有助重建社會,必須要一定數量的新生代。

香港四十年代末也是「嬰兒潮」,都是戰後的事,加上當時香港要發展,一定要多些新生代,當然,以前醫療較為落後及缺乏避孕知識也是催生嬰兒的因素,無論如何,現今世界各處的先進地區,出生率都呈現下降,但不是沒人生育,只是下降,人均生活改善了,科技先進了,人類不單止對人數的追求,更著重對生命質素的追求,就是「貴精不貴多」,生一堆孩子但無力教育或疏於照顧是無意義的,適量生育才有效改善生活。

看中國 14 億人,人是夠多了,難道人多必然好辦事?不會。現在香港人口也爆炸,大陸新移民和無節制的自由行湧港,香港只會迫爆,什麼都難以正常運作,況且現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全盤失敗、樓價不合理地高企,連安居樂業也難達到,還未計畸型的「起跑線文化」,生孩子比登陸火星還要艱難 (對不起,美帝已輕易登陸了火星),所以生育率高低,是社會變遷的結果,不關乎什麼同性異性戀的價值觀問題。

論同性婚姻【三】:不要亂充當「代言人」

論同性婚姻【三】:不要亂充當「代言人」

粗梳一點說,普遍香港人對同性戀,並非聲嘶力竭支持或憤慨反對,而是沒有多大感覺,因為同性戀在社會上是很少數。打個比喻,香港有些南亞裔人士,不算很多,不見得香港有這些南亞裔人而受影響,南亞人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包括圍內的朋友圈,南亞人最關心的可能是在港遇到事故,希望得到類近香港市民的法律保障,或買東西與港人付同等價錢得到同樣招待。

同性戀情況也有點近似,其實絕大多數同性戀者,基本上都不會強制異性戀者「同志化」,例如男同志通常不會兜搭異性戀男人,女同志也很少去「溝」異性戀女性,同性戀者有自己的朋友圈、「同志圈」,在「志同」及「道合」的圈子找伴侶。

在現今科學水平下,醫學證明同性戀通常與生俱來,很少後天忽然轉向,這不關乎是否已婚,單身終老的男女,不等於是 Gay 或 Les ,無關系,而即使結了婚的人,很多異性戀夫妻也可選擇不生育,包括自己選擇或生理限制,不生育可以基於許多原因,亦不關乎「異性婚姻不生育等同沒價值」的問題。

現實地說,同性戀者也要生活,錢不會從天而降,和一般人一樣,要「記得準時返工」,要吃飯,要上廁所要睡覺,同性戀者的戀愛路,是同志們的事。本部落的立場,是社會在一般法律下給同性戀者和一般市民同等的保障,例如在街見到同性戀者,不能借此欺負或恥笑,但到現在為止,香港也不見得對同性戀者很歧視和排斥 (除了那些法西斯耶教團體),一如上文所說,是「沒有多大感覺」。

別人是同性戀,自己異性戀,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也無必要、也無可能溝淡河水,各自生活,各自有喜愛及習慣的戀愛模式就可以。同性戀者也知道有別於異性戀者,有些非同性戀者很膚淺地覺得同志們必定覺得自己「跑在社會尖端」,其實不然,大多數同性戀者,只是選擇了符合自己的性取向,在社會上,還是要生活,想做個安靜不被打擾的「一般市民」而已。

不應歧視同性戀者,但也無須把同志們視為寵物百般肉麻地「關愛」,過度「關愛」變相認定同志們是「怪獸 / 可憐人 」,情況就像那些離地中產帶劏房窮小孩坐靚跑車上酒店吃自助餐「感受優質生活」,說到底,是離地中產對窮人的終極歧視,要窮人知道自己多麼慘多麼窮得可憐。看那些離地異性戀者充當同志們的「代言人 / 經理人」,心裡都是想凸顯自己大愛滿瀉,但內裡很害怕同性戀,為掩飾這種深層懼怕,於是要異常高姿態地為同性戀者指點江山,這是現今香港人的寫照。

社會無須什麼「大愛」,「大愛」是一種思想荼毒,也是另類的心靈贖罪券罷了,同性戀異性戀、或性冷感、或雙性戀,各自找適合的路。親共法西斯耶教團體充當上帝代言人力斥同性戀,但那邊廂,利用同性戀作籌碼企圖「同化」異性戀世界的同志團體,亂指控其他人「恐同 / 反同」,一樣很法西斯,而那些抱著看比賽心態扮演同志代言人的異性戀者,更是這潭混水中的細菌,不是真心關注同性戀,只是意氣之爭,「你反 A 嗎,我地偏要 AA,還要不斷提高叫價,吹咩 」,最後受害的都是同性戀者。

論同性婚姻【二】:不要淪為意氣之爭

論同性婚姻【二】:不要淪為意氣之爭

香港人包括海外華人有一不良習慣,就是喜歡用歐美國家的標淮套用在香港。例如海外華人會說,外國如何如何,所以香港也可以如何如何。在港的港人如是,看見「外國表面上的東西」,覺得「香港其實也可以一樣」,這種純粹硬件套用的想法,就像看電視節目,看見大廚介紹精美廚具泡製出美食,於是覺得「只要我買了這些廚具就可以做出一樣的美食了」,但當然,你純粹買了一堆廚具,是不會做出大廚美食,何解?因為只是硬件,沒有做美食的手藝,此為「軟件」。

正如買了部高級電腦,沒有適當軟件,只是一部插了電會著燈的機器,不能高效運作。

歐美國家的種種制度,是建基於外國的民主制度而來,無須爭拗外國民主制度是否完美,即使未致於「地球上最完美」,起碼人家有,香港沒有,外國的全民退保,建基於高稅率;外國容許同性戀婚姻,建基於民主開明制度,選出的國會議會 / 總統 / 政要,已有若干程度上默認同性戀在社會的認受性 / 自由等等,加上外國男女對性、及同性戀的觀念,在多種因素結合之下,可認同同性婚姻,容許同性婚姻不是石頭爆出來,也不單純是鬥鬥罵罵谷出來,是社會符合了條件,及在這條件下的爭取自然而來。

香港是香港,香港人不要以為去阿信屋買了日本零食就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不要以為用韓國手機又覺得自己很韓國崛起;不要覺得參加了歐美旅行團覺得自己忽然很歐化;不要覺得聽了美國流行曲又覺得自己很鬼仔。香港是很落後的地區,連長期賣港的偽民主派也捨不得放棄,仍然陶醉於「鄰近地區六四大中華膠花毒」,連反國教也只寄望一個十幾歲的黃之鋒出生入死,家長只會把孩子們玩起跑線拼命,這麼不文明的都市,覺得像歐美日?講出來也覺得羞家吧。

同性戀是個人選擇,同性戀者也是市民,和其他人一樣,在一般法制下,應得到適當的尊重,但同性婚姻大可不必,同性戀者最需要的是「leave us alone - 給我們安靜地生活」,與同性伴侶一起,選擇他 / 她們的戀愛方式,同性戀是自由戀愛的另一種演變,重點是「社會不介意有同性戀」,不是爭論「同性戀應該有婚姻」。

婚姻其中一個目的 / 責任的確是繁殖下一代,當然結婚不生育可以有許多原因,也不見得有本港有法例規定結婚必須生育。有些不打算結婚或未戀愛過的人,借不生育的例子來全盤否定異性婚姻及宣傳同性婚姻,是非常低智的想法,異性戀者不會因不生育而忽然轉為同性戀,而同性戀者也明白與異性戀的差別,同性戀者大前提是與同性愛侶一起,不會以生育為先 (根本也無法同性生育)。

由非同性戀者去「覺得」及「想象」同性戀者的路是很奇怪的,就像吃素者教人煮肉一樣無稽。現在香港出現怪現象,那些親共耶教團體蜂擁反對同性戀,同性戀者固然當災,但引起很多異性戀者「為了啖氣」及「啦啦隊吃花生心態」,忽然同性戀上身,大力鼓勵同性婚姻。表面上社會好像突然變得開明了,但吊詭在於由非同性戀的人主導了同性戀者的路,對香港人來說,就像年年遊行、年年六四哭哭啼啼、每逢偽民主派籌款義不容辭,都是「贖罪券心態」,香港人就是這樣,只想自己感覺良好而為,不是看整體情況。

宗教團體歧視同性戀,可以對之批判,反過來排斥、杯葛這些法西斯教團,現在的狀況似乎是宗教團體越反對,其他人就來更厲害的,你反對同性戀嗎,我們就倡導同性婚姻,這種「你反 A ,我加碼要 AA」的做法,對同性戀者而言,只變成宗教團與異性戀花生友的棋子罷了。

同性婚姻之初步我見

同性婚姻之初步我見

同性婚姻,我個人所理解的是,很多同性戀者並不渴求「婚姻的制約」,只想與心儀的同性伴侶在一起,更常見的是,同性戀者大多不會隨便向外標榜自己 gay 或 les ,只求不被歧視或欺負,被人知道算了,很少會張揚,也無必要這樣做。但似乎有些同性戀者或支持同性戀的人誤解了「平權」,或受不清不楚 (甚至虛偽) 的所謂左翼思想影響,於是想爭取不被歧視的前提下,就以「平權」來爭取同性婚姻,達成「同性戀者和主流一樣,都有婚姻」,但這似乎不是同性戀者最需要和最有利的東西,因為同性戀者一旦有婚姻,其實變相也是多一重制約,這很矛盾。

「平權」在近二十年被廣泛濫用,也不斷被扭曲,連有些本來不合理的事也扭曲變成合理,並冠以「平權」做萬能金牌。

有些支持同性婚姻的人用近年出生率下降來否定異性婚姻帶來的生育價值,是不適當的。個別地區的變遷導致生育率下降,不能借此否定生育價值。所謂「 xx 率下降」是語言陷阱,前設了只可升不可降更不考慮其他客觀環境因素,況且只是生育率下降,並非沒人生育,也不可能,否則全球人類會陸續死光,什麼同性異性戀也完。以生育率下降來否定生育的人,就像現在的短視商界,說地區小舖反正越來越少,反映無價值云云,但不談地產霸權令小舖無法經營,胡亂投射根本是思考荼毒。

有人認為同性戀可能導致同性亂倫,其實無關系的,同性戀和亂倫是兩碼子事,同性戀只是喜歡同性,不包括「與同性的親屬相好」,不關事,正如亂倫者也通常不是同性戀。

同性戀始終是少眾,亂倫更是少眾中的極少極少眾,所以把同性戀和亂倫相提並論,是偷換概念及錯誤類比。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大文正論 2014】美帝霸權與亞洲策略

【大文正論 2014】美帝霸權與亞洲策略

英國和美國在管治 / 影響其他地區的做法最大分別,英國管治殖民地是以觀察和研究,美帝是侮辱合理化和消滅當地的靈魂。

英國管治香港時,長期觀察華人的生活習慣,捕捉華人生活文化特性,在拜英思想植入之同時,也讓華人保留並享受原有生活文化之樂,所以英殖時代,香港人除了要崇拜英語、向英殖官員低頭,生活上大小事基本都可享近乎全面自由,例如可繼續打麻雀、唱大戲、拜神,英國政治家也建立人道的社會設施等等,除了生活文化,英國人對華人男女也予以尊重,簡單來說,英國人只需要華人在政治上順從,之外的事會賦予適當的尊重,但求互惠互利。

美國人做法大不同,「shoot first and ask later ( 先殺後審 )」,典型牛仔派 ( cowboy ) 及侵略者,以各種侮辱手段消滅 / 摧毀一個地區的尊嚴和靈魂,手法極之霸道兇殘,以各種企業霸權、潮流霸權、甚至男女兩性之間的侮辱,來達到消滅靈魂之效。

美帝霸權劇本

不止對香港,對華人、以至「在西方人眼中普遍認為相對較落後的亞洲地區」, 美帝喜歡以兩性的侮辱達到霸權侵略,經常看荷里活電影都會發覺美國片刻意描述亞洲地區比現實落後,例如「亞洲男人都是蠢鈍」、「亞洲女人大多是妓女」、「亞洲區的政府都是極度廢柴的」、「亞洲女人都是很愛慕美國人的」。描寫歐洲列強國也好不到哪裡,例如描寫法國,「法國男人都是屎忽鬼」、「法國女人不太喜歡法國男人的」、「法國其實並不浪漫的」;描寫日本,「日本武士道精神很幼稚」、「日本女人寧願放棄日本男人跟隨美國男人」、「日本料理不是人吃的」等等。描寫香港,「香港還是在人力車漁民時代的」、「中國人都是懂「kung fu ( 功夫) 的」、「中國人 / 香港人 普遍都是低知識的」、「大多數華人都是男盜女娼」、「華人女子當然也愛死美國男的」、少不得「華人男人絕對是廢柴」,全部離不開:美帝就是最好最強,用很多手法合理化對亞洲的侮辱,達到侵略霸權。

種族侮辱:由兩性尊嚴開始

「洋腸事件」其實已不值得大家再花時間討論 (或爭論 ),也有人把那兩名鬼仔起底,也調查了兩人背後的公司,其實很像陳雲教授當日文章說的 A&F 事件,就是某些西方人 (以美國為主) 借一些行為來對一個地區進行種族侮辱,那兩個鬼仔不止在香港「溝女」,也有在日本及一些「在美帝眼中認為落後」的亞洲地區肆意調戲女性,目的不是識女仔,是給當地的男人看,要當地的男人失去尊嚴,也同時把當地的女性「妓女化」。兩人背後的公司,現在不方便詳談,總之,這兩名鬼仔並非純粹「把妹」,拍下的影片除了給受辱地區的男人看,也給外國人看,從而達到侮辱亞洲人目的,只是有兩件「拜鬼」的傻蠢港妹上了當,並毫無保留地獻身更拍下極肉酸的床照,比第三世界的妓女還要下賤,這些都是兩條鬼仔刻意安排的場景。我要說的話到此為止。陳雲教授早在 A&F 事件中,已洞悉一切,所以各位必須細閱該文章。

建議有些忽然正氣上身的人不要捉錯用神,這不是什麼「戀愛自由」、「戀愛無國界」的爭議,是某些西方人的「亞洲策略」。

後記:兩性尊嚴對一個地區極其重要,女人代表妻子 ( wife )、母親 ( mother ),是人民繁殖之源;男人代表一個地區的保護能力,包括軍人 ( soldier )、女人的配偶 (husband)、也是一個家庭的守護神 ( father / protector )。

「洋腸事件」,鬼仔拍的影片和照片,是給香港男人看「你們保護不了你們的女孩」、「香港孩子的母親都是我們的妓女」,也同時向港女植入「妳們只能服待我們 (美帝)」,看其中一幅照片,鬼仔刻意用高角度拍攝在一豆室兩男兩女相擁,並共用潤滑劑 ( KY ) ,這情景正正是第三世界淫窟 / 雛妓集中營的場面,鬼仔在蘭桂芳「搶女」過程,也是類似美軍當道搶女孩的情景,離不開這些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