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全部可click 看大圖)
東方日報 頭條 2010-04-09
香港陷暴動邊緣
香港社會不再和諧,爆暴動的危機逼近。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昨公布每兩年一次的「香港和諧社會」民調結果,首次確定本港已非和諧社會,七項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全面惡化;同時更發現支持以激烈手法抗議的並不限於「八十後」,而是跨年齡組別趨勢。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分析指,曾蔭權上任後具體政策不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只會零碎地「派糖」,加上政策令人覺得向大財團傾斜,猶如容許「大笨象喺後花園跳舞踩死市民。」他警告,若政府再不對症下藥,民怨終會「爆煲」。
中大的有關研究每兩年進行一次,首次調查於二○○六年進行,最新一次則於今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一日期間進行,訪問約一千名市民對香港社會和諧的看法,結果發現「香港是和諧社會」的比率大跌,由○六年的百分之三十七點八,○八年微跌零點三個百分點,及至今年遽跌十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二十六點五。以一至五分量度表作評估,以三分作界線,調查首次確認香港不再是一個和諧社會,均值只得二點九八。
曾蔭權推出慳電膽券計劃被指益親家,激發民怨。
為求數夠票 官民矛盾激增
七項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亦較兩年前全面惡化,當中以「窮人與有錢人之間的矛盾」居首位,百分之六十四點四認為情況嚴重;而惡化得最快的是官民矛盾,百分之五十六指情況嚴重,較兩年前飆升二十五個百分點。更甚者,政府在促進和諧表現的九大範疇合格比率全線下跌,當中「促進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加強家庭凝聚力」、「照顧低下層利益」及「推動民主政治」更被評為不合格。
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前衞生福利局副局長何永謙指矛盾緣於政府管理理念出問題:「過去兩、三年政府做嘢根本符合唔到民意!」他指,九七年前政府政策必須得到廣大民眾支持才推出,但現在政府只要在立法會「數夠票」通過便「去馬」,如早前將舊樓「強拍」門檻由九成下降至八成是一例。再者,本地生產總值自「沙士」後上升達三至四成,但低下階層以至中產的收入不升反跌,令香港出現仇富情緒。
王卓祺指,激化香港深層次矛盾的主因是曾蔭權上任以來,未有推出具體政策解決,若政府再不作出回應,終有一天民怨會「爆煲」。他更指,香港過去曾經因貧富懸殊及青年出路問題出現「六七暴動」和八一年的青年暴動,隨後政府才作回應,推出一系列的社福政策。他拒絕評估本港是否會再面臨一次暴動,但促政府定期舉行高峰會聽取民意,並就公平競爭法立法和為低下階層提供收入補貼,緩和社會深層次矛盾。
貧富懸殊被視作導致社會不和諧的主要因素之一。 (羅君豪攝)
====================
恐重蹈六七暴動覆轍
【本報訊】香港社會表面看似安定繁榮,但過去數十年,先後多次發生流血暴亂事件,起因多與民生項目加價、勞資糾紛有關,當年暴亂的導火線實則與現時的社會矛盾相近。而多次暴亂事件中,因土製炸彈造成大量死傷的「六七暴動」,最令港人刻骨銘心。
六七暴動
一九六六年,青年蘇守忠因抗議天星小輪加價而絕食靜坐,遭警方以阻礙行人道為由逮捕,引發遊行示威,九龍連續兩晚發生騷亂,故事件又稱「九龍騷亂」,造成多人死傷,逾千人被捕。
勞資糾紛爆警民衝突200傷
而港人為權益抗爭的「九龍騷亂」,被視為翌年「六七暴動」的激發點。六七年,本港先後發生多宗勞資糾紛,新蒲崗塑膠花廠五月的一宗勞資糾紛觸發激烈警民衝突,後更演變成歷時長達七個月的暴動,期間有十名警員殉職,二百多人受傷,大部分是被俗稱「菠蘿」的土製炸彈奪命或炸傷。
1981年騷亂
一九八一年聖誕節凌晨,中區一宗輕微交通意外,肇事司機不慎撞傷一名路人,卻演變成小規模騷亂。港府八四年大幅加的士牌費,極度不滿的的士業界一連三天罷駛遊行,全港交通及市面秩序陷入一片混亂,當局一度派出防暴警察鎮壓。
而八九年「六四事件」後,六月六日晚上,旺角彌敦道一帶數千車輛慢駛悼念,卻變成燒車騷動,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造成警民共十一人受傷,拘捕二百人。
====================
市民反對曾蔭權做特首 升至46%
【本報訊】社會怨氣積累,市民對曾蔭權和政府的不滿愈加明顯。香港大學民意網站昨公布,反對曾蔭權繼續任特首的比率顯著上升四個百分點,高達四成六;而五項評價政府表現的指標,除維持經濟繁榮外,與中央關係、維護人權自由、推行民主步伐、改善民生的不滿比率均創○五年一月來新高,民調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直指,情況值得關注。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定期就曾蔭權民望和政府表現進行調查,最新一次於三月廿三至廿五日進行,以電話訪問一千零十二名市民,發現對比半個月前的調查,支持曾蔭權繼續當特首的比率明顯下跌四個百分點,跌至三成八,反對他當特首的比率上升四個百分點,升至四成六。市民對政府表現的不滿程度,則較一個月前升一個百分點,升至三成五。
至於政府五項具體政策範疇的滿意度,處理與中央關係的滿意度勁跌十個百分點,跌至百分之五十,而不滿比率也升八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廿二。維護人權自由的不滿程度上升六個百分點,升至百分之三十四;推行民主步伐的不滿率也上升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十三;改善民生的不滿意率上升兩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十九。唯一不滿比率未創新高的是維持繁榮經濟,僅百分之三十四不滿,低於○九年三月的百分之四十二。
四範疇不滿度創新高
鍾庭耀指要注意在與中央關係、維護人權自由、推行民主步伐、改善民生四方面的不滿比率均創○五年一月以來新高,他雖然不剖析數據,但指附錄的「民意日誌」中列出過去三個月本港發生的大事,包括市民關注樓價高企、馬頭圍道唐樓倒冧、高鐵撥款獲通過、泛民主派發起五區公投等,各界可自行判斷事件對數據的影響。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說,市民不滿曾蔭權和政府表現很正常,因為政府最近把沒有得民心的政策出台,他提醒政府需小心處理更具爭議的最低工資立法、醫療融資等項目。
====================
不分老少 150萬人贊成激烈抗爭
【本報訊】衝擊立法會、拉鐵馬、瞓街、絕食苦行,外界認為「八十後」的抗爭手段愈來愈激烈,不過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的民調卻發現,激進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合共有近四分一來自不同年齡組別的受訪者認同以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以全港六百萬成年人推算,即有一百五十萬人贊成激烈抗爭。
掟蕉奏效 抗爭如傳染病
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指,激烈抗爭如「傳染病」,市民見到議員「掟蕉」,結果成功爭取政府把生果金增加到一千元,市民覺得「招數」有效,就會效法,迫使政府讓步。
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二十五點九的受訪者認同以激烈手法表達訴求,較○八年同一調查上升四點五個百分點,再分析年齡組合,更發現不僅是「八十後」認同採取激烈手法,其他年齡組別亦然,分析指這是一個跨世代的現象。
另外,市民對「動手」和「動口」的爭取權益手法亦有不同看法,在「反高鐵」行動中,「八十後」青年在立法會門外與警方有肢體衝撞,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四的受訪者認為行為屬非常激烈/激烈;至於公社兩黨在五區補選中以「全民起義」和「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等口號,則只有近半受訪者認為是非常激烈/激烈。
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永謙指,市民認為用激烈手法可以爭取訴求,相信調查結果會反映在二○一二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屆時將有更多邀進派進入議會。王卓祺則認為,當這一百五十萬贊成激烈抗議的市民在自身權益受損時,亦會選擇用激烈手法逼政府回應,加上「八十後」標榜「快樂抗爭」,並未意識到激烈抗爭的後果,擔心政府最終「忍唔住」會用法治手法作回應。
====================
過去兩年發生的爭議事件
08年5月 政府委任多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多人被揭持有外國護照,又拒披露薪酬,令輿論嘩然,最後部分人在壓力下放棄外國護照及公布薪酬,但至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認受性仍然很低。
08年7月 政府宣布豁免外傭稅兩年,同年九月始生效,但因計劃漏洞處處,引起混亂,部分僱主為求享盡優惠更提早炒外傭。
08年8月 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退休後加入新世界,被指有利益衝突,立法會最終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事件。
08年9月 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環球金融海嘯,本港數以千計雷曼債券苦主損失慘重,多次上街遊行向銀行追討損失,也力斥政府、證監會等監管不力。
08年10月 施政報告拒接納各界要求把生果金加至1,000元,黃毓民向曾蔭權「掟蕉」宣洩不滿,政府後來在輿論強大壓力下,終屈服把生果金調高。
08年12月 泰國局勢動盪,大批港客滯留,但港府反應遲緩,未有如同內地及澳門派包機撤僑,有港人為撲機位返港而遇上車禍喪命,港府被轟應變差。
09年5月 墨西哥旅客將人類豬流感帶來港,政府封閉他入住的維景酒店七日,惹來旅客不滿;後來又斥巨資購入大批豬流感疫苗,卻因有副作用,注射率極低,大量疫苗隨時報廢,浪費公帑。
09年10月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推出慳電膽優惠券,被揭發其親家為慳電膽代理,有利益輸送之嫌。
10年1月 立法會通過撥款669億元興建高鐵,過千人在立法會外集會反高鐵,當中不乏80後青年。
公民黨、社民連五名立法會議員辭職再參選,發動變相公投,讓選民就政改表態。
2 則留言:
六七暴動只係大陸文革延伸到香港,企圖要擊退港英政府,提早收番香港,並唔係民怨爆煲喎!
小P:
六七暴動當時的確和大陸文革有關,但當年香港也真的有很多民怨,貪污、貧窮問題、公用事業加價等等,當然,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是和現在的民怨有許多分別,但一場暴動的發生,通常和民怨民憤有直接關連。
所以不能說六七暴動「並非民怨爆煲」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