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

請愛惜《香港再出發宣言》:警已報‧莫搗亂

請點擊放大觀看



讀者回應《香港再出發宣言》

( 本部落收到匿名讀者很詳細地回應有關宣言,本人認為這位讀者 (或其實是 Bloggers)很有心,基於不想浪費其回應內容,因此特別在此張貼在大版,其他人士不妨一看,藍色字為該匿名讀者的回應 )


前言

1.1 香港回歸十二年,經歷了多方面的折騰,儘管還有不少優勢,但面對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都處於十字路口,香港七百萬市民與政府都需要深入反思,再闖前途。


1.2 眾所周知,香港目前政治內耗不斷,管治危機揮之不去;經濟缺乏新動力和增長點,香港經濟優勢加速下滑;社會貧富懸殊,機會減少,紛爭加劇,民生日趨困難;令人更担憂是社會缺乏共識、凝聚力和進取性。朝目前的軌跡發展下去,香港有可能陷於失序的境况。

** 香港社會欠缺共識和凝聚力?當然。一個缺乏民意基礎,又拒絕聽取民意,但是又突然「代表香港人」的香港政府,怎能凝聚市民?至於「政治內耗」一詞,就經常 被親中團體採用,它的意思大概是政府說甚麼、推出甚麼,市民都要接受,不可以提出意見,一有反對意見就有爭拗,就有內耗。簡單一句,「政府面前,人人含 忍」。

1.3 如果香港市民及政府不勇於面對挑戰,堅持信念,承擔責任,重拾以前的幹勁,為香港的前途拼搏、扭轉劣勢;香港將會在祖國壯大中邊緣化,在激烈競爭中沉淪,誰也救不了香港。


1.4 我們不應被香港目前遇到的困難難倒,並拋棄目前錯誤的發展軌跡,在這關鍵的時刻建立共識,再出發、闖前途。


認識中國

2.1 香港與國家:

今天的香港,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特別行政區的香港,是一國兩制憲法框架下的香港。這是客觀的現實。儘管不少香港市民對中國內地政權有不同的看法,這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在香港,誰要搞港獨?有多少人不認同香港是回歸中國的香港?反而是作者對內地的政權有奇怪的看法,認為中國一定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手中,不能走向民主。

2.2 中興的中國:

儘 管中國政府在過去的六十年,在發展的過程中犯了不少重大的錯誤;但是,尤其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雖然仍面對不少急須解決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它帶領中華民族再次站起來,擺脫百多年來的民族恥辱,進入小康,復興在望。作為參與其事的中國人一份子,亦深受鼓舞,深感自豪。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唯獨是在政治和公民權利,及言論自由方面,並無寸進。中國政府近來要求新的進口電腦安裝「綠壩─ 花季護航」互聯網內容過濾軟件,又是什麼進步呢?是言論自由嗎?

認識「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3.1 政治:

香港市民享有高度自由,並受到法律保障。香港暫時還未能實行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面普選立法會議員,但是已經有了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和2020年全面普選立法會議員的明確時間表。

**為何要2017和2020?為什麼不是2012?更令人憤怒的是部份親中人士認為,普選不一定是一人一票,十分無恥。

由於缺乏管治經驗,再加上體制上的缺陷,特區政府有不少施政失誤,需要汲取經驗,努力改進。香港市民亦需要積極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維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依法」?依甚麼法?依惡法嗎?依功能團體所立的法嗎?「法治」的概念,原本並不止是講「依照法律」,同時也講究立法的程序能反映民意。為什麼「法治」來到中國和香港,它的原意就不斷被剝奪,最後剩下「依法」?

3.2 經濟:

香港經濟太受地產發展的影響:地價、樓價及租金關係政府財政、市民財產及營商環境與成本。在周邊競爭力提升的挑戰下,香港已經面臨產業必須作重大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

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寄望於新的增長點。我們不能昧於形勢,故步因循,無視自身競爭力的退步。

作為第三產業主導的經濟體系,香港的工資結構不利低學歷、低技術的青年及中高齡人士;財富及入息差距擴大是一直困擾着香港的結構性問題。

作為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一個部分,以及「一國兩制」的優勢,是我們至今遠沒有用足的巨大機遇。

政府需要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促進經濟轉型和提升,大企業要騰出空間,使經營成本平穩下降,讓中小企業能立足和成長。

**這一段是本人唯一可以認同的一段,唯一的希望就政府在促進經濟轉型和提升上不要「講多過做」。

3.3 社會文化:

香港是多元社會,社群、族群、人群關係可算融洽,對少數人的不同意見及權益是尊重的。

**「對少數人的不同意見及權益是尊重的」,你是認真的嗎?

香港貧富懸殊嚴重。但香港的貧窮是富裕社會的貧窮,窮人及社會低下階層得到的各種社會補助還算足夠。政府除了繼續維持這必要的社會安全網之外,還要通過各種手段降低社會不公,讓最多市民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香港是商業城市,香港對弱勢社群的關懷,對文化及環境的保育有所不足,需要致力改進,並保持社會整體趨多元化方向發展。

香 港深受移民社會的過客心態、西方自由思想及個人主義的影響,對社會整體利益,尤其是長期利益不夠重視。這種取向優點在於發揮競爭力,靈活善變;但是過份重 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個人或個體利益凌架社會利益,不願意為社會付出代價,是香港社會及環境劣質化的根由。在個人和集體利益之間,我們需要另一個平衡點。

**其實都有少少道理,不過作者有必要介定甚麼是「社會利益」。我並不希望「代表香港人認為經濟發展可以唔認殺人」、停止爭取普選、京人治港等成為「社會利益」。

我們的價值

4.1 愛國愛港:

儘管有香港市民認為他們愛的是文化的中國、民族的中國,對中國的政權、政策、施政表現有不同的看法,有所不滿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中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祖國。

香港與中國整體在文化、歷史、地理、經濟都榮辱與共,不可分割;香港和整個中國的利益長遠而言,完全一致。愛香港,不可能不愛中國;愛國就是愛實質上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政權」?中國幾時成為了實體政權?當然國家是一個實體,但是國家從來不等同政權。作者這種論調,顯示他有必要重新返回學校,學習最基礎的「國家」概念。

4.2 社會和諧:

我 們承繼的傳統社會和諧價值,要求香港市民和衷共濟,事事從他人設想,追求雙贏,而不追求一己利益最大化。這樣社會才會和諧,整體社會質素才會改善。而在現 代社會,社會和諧價值的實踐是要求政府依法施政,司法公正,無論強者、弱者、富者及貧者都要依法辦事。社會要顯彰公義及愛心,尤其對弱勢社群關懷、照顧。 因此,尊重傳統,弘揚公義,發揚愛心,維護司法公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元素。

**和諧、雙贏?本來呢,講和諧、講雙贏,是成熟社會的標誌。有說「君子和而不同」,但是有親中人士講和諧,其實是「政府講哂」,市民一定要Say Yes,一Say No就是不和諧。親中人士以為可以將這種A貨「和諧」推銷給香港市民,認真低智。

4.3 民主自由:

儘 管香港市民對民主自由的實踐有不同的看法,絕大部分都認同民主自由是值得肯定的價值,是以人為本管治哲學的本義。這即是說政府要有認授性,權力要有制度上 的制衡,要向公民交待施政理念及措施,並要接受公民的監督,承擔施政失誤的責任。民主自由亦表示公民有參政、議政權利,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民主就是一人一票,絕對不只是參政、議政的權利。作者推銷A貨「民主」,實在無恥。

4.4 自力更生:

香港今天的成就是幾代人努力、拼搏、勤奮及自主精神的體現。香港今天的富裕容易使我們忘記自力更生價值的堅持,忘記個人努力、責任承擔的重要性。

然而,自力更生同時要求政府要創造有利的條件,使所有香港市民可以在公平的起點上拼搏,追求自己的「香港夢」;並要對不能自助者及弱勢社群,尤其有工作的貧窮家庭提供足夠的保障,使他們獲得社會普遍認許的生活水平。

**尚可接受

我們的信念

5.1 權責並重、跨代公義:

如 果每一位香港市民只重視自己權利,不重視自己責任;社會只會紛爭四起,內耗不息。長遠而言,一個重權輕責的香港不可能持續發展;香港市民會愧對我們的下一 代。因此,我們不單止要問香港為你做了什麼,更要問你自己為香港做了什麼,為香港的下一代留下了什麼? 為民族復興貢獻了什麼?

**又是內耗,又是社會責任,本人已經在上文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不再在此回應。

5.2 發揮主人翁精神:

香港是每一位香港市民的香港,我們不要因為政制未完備,便認為特區政府施政的績效及錯失與我無關。實際上,特區政府管治的得失,和市民憂喜與共。因此,我們有責任協助政府提升香港的管治。

**你在說甚麼?市民就是覺得特區政府的施政與自己息息相關,才批評政府的施政。

5.3 對香港的遠景有信心:

我們不單只要對中國的遠景有信心,更要對香港的遠景有信心。中國今天的成就來得不易;它是幾代人付出了犧牲,付出了理想,貢獻了他們青春,以至生命所換來的。同樣道理,香港今天的成就得來不易:市民需要和衷共濟,摒棄成見,抱積極進取的態度,重現活力。

5.4 熱愛香港,願意付出:

愛的偉大之處在於感情的付出,承擔的精神。只要香港市民上下一心,正視香港是自己的家;大家多講承擔,多講雙贏、和諧,多關懷弱勢社群,創造和諧公義的社會,我們熱愛的香港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我們愛香港,香港是我們的家。我們願意承擔,為香港整體利益付出。

我們不會被目前面對的問題、困難難倒。

我們決心與香港七百萬市民齊心協力,面對挑戰,打敗困難,共同努力建設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5.3和5.4都再講和諧、雙贏,我快悶死了。

**小結:

** 創造更美好的香港,是香港人共同的目標。不過,部份親中人士,不斷以無知(或者無恥)的言論,推銷其A貨「法治」、A貨「和諧」、A貨「社會利益」甚至A 貨「民主」。接受A貨公民價值並不會使社會進步,反而會令香港更不公平。希望香港人對「民主」、「法治」等概念更為清晰,購買正貨。

2009年06月16日 星期二 上午12:33 匿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