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日本福島核電廠9月5日機組最新情況★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6部機組於3月11日東北地區外海規模9.0大地震後,於9月5日日本當地時間08:00之機組最新狀況如下:

福島一廠 電源供應狀況

1~4號機控制室已恢復照明,1~4號機汽機廠房部分區域也恢復部分照明,並由廠外電力供電至臨時泵浦,抽送淡水注入反應爐。

為因應餘震可能引發之海嘯與破壞,東京電力公司已將移動式電力設備移至高處,並完成1、2號機與3、4號機及5、6號機間電力線之強化作業。

廠內遭污染之積水處理

廠房積水之移除作業持續進行中。目前進入事故處理第二階段,期能降低遭污染之積水的總量。高放射性積水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料污泥已進行處理,且正準備設置 貯存設施。截至8月9日止,於1~4號機廠房內高放射性廢水總量約96,310公噸。由日本國內製造之另一套廢水處理系統於8月18日正式運轉,廢水處理 容量由每小時45噸增為70噸。

機組狀況

1號機爐心有融毀情形,於7月2日開始正式改由緩衝槽(收集經處理後之廠房積水)取水注入爐心,此為事故後首次建立反應爐循環補水功能,目前反應爐注水量 維持在每小時約3.8公噸,反應爐槽金屬溫度於8月19日23時已降至100℃以下。一次圍阻體研判有受損,二次圍阻體因氫爆而受損。一次圍阻體仍持續灌 入氮氣,以預防一次圍阻體內部聚集之氫氣與氧氣作用而發生氫爆。新設之用過燃料池循環冷卻系統於8月10日開始正式運轉,以提供用過燃料冷卻。

2 號機爐心有融毀情形,於7月2日開始正式改由緩衝槽(收集經處理後之廠房積水)取水注入爐心,此為事故後首次建立反應爐循環補水功能,目前反應爐注水量 維持在每小時約3.8公噸。一次圍阻體因爆炸而可能受損,二次圍阻體廠房釋壓鈑開啟。新設之用過燃料池循環冷卻系統於5月31開始正式運轉。一次圍阻體於 6月28日開始灌入氮氣,以預防一次圍阻體內部聚集之氫氣與氧氣作用而發生氫爆。


3號機爐心有融毀情形,於7月2日開始正式改由緩衝槽(收集經處理後之廠房積水)取水注入爐心,此為事故後首次建立反應爐循環補水功能,目前反應爐注水量 維持在每小時約7.0公噸,媒體報導經東京電力公司研判,可能仍有部分爐心燃料留存在爐心底板上方,目前由飼水管路補水之流徑無法有效冷卻位於爐心底板上 方之燃料,且造成廢水量增加,9月2日爐心噴灑管路的注水量每小時約2.0公噸。一次圍阻體疑有受損,二次圍阻體因氫爆而受損。新設之用過燃料池循環冷卻 系統於7月1日開始正式運轉。一次圍阻體於7月14日開始灌入氮氣,以預防一次圍阻體內部聚集之氫氣與氧氣作用而發生氫爆。

4號機原停機大修中,二次圍阻體區域因氫爆而受損。新設之用過燃料池循環冷卻系統於7月31日開始正式運轉。自5月9日起開始設置用過燃料池底部支撐結構加強的作業,於7月30日完成。9月2日用過燃料池襯板積水,原因正調查中,目前積水引流至反應器廠房地下樓。

5~6號機皆維持冷爐停機,爐心燃料/一/二次圍阻體仍完整。


其他訊息:

日本官方於4月12日正式宣佈將福島一廠事故之國際核能事件(INES)等級由5級提昇為7級,估算全部外釋量約為前蘇聯車諾比爾事故之10%。

東京電力公司於4月17日公佈事故處理的時間表,預計在3個月內降低核電廠的輻射外洩,並在6至9個月內冷卻爐心、讓輻射外洩情況獲得控制。

東京電力公司於5月17日公佈事故處理措施執行情形,新增防止地下水污染、強化餘震與海嘯之預防措施及改善工作人員環境等3項。

東京電力公司於6月17日提出目前事故處理時間表相關作業之進度,並新增輻射管制之醫療照護乙項議題,處理因應措施由76增為81項。

國際原子能總署於6月20~24日召開核安部長級高峰會議,會中將就國際原子能總署專家小組於5月底赴日本福島一廠事故之調查結果進行報告。會後提出五項 建議包括:加強核能安全標準;有系統地檢討所有核電廠的安全,包括擴大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同行審查;提高國家核能監管機構的有效性與獨立性;加強全球緊急應 變體系;在緊急應變中,增加IAEA在獲取和訊息傳播上的參與度。

6月28日開始進行1號機反應器廠房外罩之安裝工程。

日本媒體報導根據日本負責核能安全管制官員與東京電力公司就福島一廠除役計畫議題進行討論之簡報資料,預估若關鍵技術能夠發展完成,於10年左右可開始進行將反應爐燃料移出之作業。

7 月19日日本政府宣布,目前已進入事故處理第二階段,期能在3~6個月內達到冷爐停機狀況:(1)反應爐底部溫度小於100℃;(2)外釋劑量獲得控制 且顯著地抑制因額外釋放造成的大眾輻射曝露。目前1號機反應爐底部溫度已小於100℃(7月20日11:00至今),且1~3號機輻射物質外釋率,於6月 底時評估最大約為每小時10億貝克(銫134及銫137),約為3月事件發生時釋放率的2百萬分之一,而依此估算,最大廠界曝露劑量約每小時1.7毫西弗 (包括已外釋之放射性物質)。


東京電力公司於8月17日公佈1~3號機於7月26日至8月12日輻射物質外釋率評估最大約為每小時2億貝克(銫134及銫137),約為3月15日事件發生時釋放率的1仟萬分之一。

東京電力公司於8月2日公布於1、2號機排放煙囪底部有測得高輻射劑量點(hot spot,數值超過10西弗/小時)。

日本政府已決定於環境署(MOE)下新設立原子力安全廳,綜理核能安全管制業務。該機關將原隸屬內閣府之原子力安全委員會(NSC)、經產省(METI) 之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之核安管制、文部科學省(MEXT)的環境輻射偵測及其他政府單位負責之核子保安等業務整併,新單位預定於明(2012) 年4月開始運作。

1 則留言:

Quality Alchemist 說...

真巧,我今天參與了工程師學會核子分部的一個研討會。講者最後提到用水/海水減溫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爐心融化但能固定位置可能更好。 我的疑問是當爐心融化可以到達2000度,到時可不可能固定位置又不洩漏呢?
我把研討會摘要放在網誌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