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解讀:電車男三十人示威


早前新聞節目《星期日檔案》一連兩集談港男港女話題,處理手法引來不少非議,節目中有把男女實況曲解和推向極端之嫌。本文並非再複述有關節目細節,這在我之前的文章也說過了。


想說一點題外話。


香港為何會有滑稽的港男港女問題和政治官商勾結現象,其中一主要原因,就是香港人普遍很喜歡自圓其說和多重標準,很怕對一些事情抱有立場,認為有立場會被嘲笑或排擠,於是自圓其說,自欺欺人,又很想面面俱圓,令思考鑽進死胡同。


另一個致命傷,是很多香港人對不清楚理解的事物,既是未去透徹理解,又以「差不多先生求求其其」的態度看待,然後更要命是再在不理解的地方挖一個洞鑽入去,再在這個迷糊的洞穴裡很自滿地幻想事情的真象,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不同形式的印象落差 ( Stereotype ) 和標纖化、妖魔化現象。


以下的電車男遊行示威事件上,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



「 電 車 男 」 遊 行 指 新 聞 節 目 醜 化

(星島日報報道) 2009-03-30



近三十名「電車男」誓要大平反,他們因不滿無綫新聞節目《星期日檔案》醜化他們,在網上發起抗議行動,昨日更「企出來」遊行,由尖沙嘴文化中心,行至旺角行人專用區,沿途派發傳單,希望消除公眾的負面印象。他們認為,該節目形容他們為低學歷、無自信、不善辭令的社會失敗者,誤導公眾;強調「電車男」也有勇敢、正直、單純、英雄救美的一面。


※本末倒置,「電車男」根本不存在平反不平反問題,電車男在香港已是過份 Stereotype ,如果認為自己不是電車男,應該用理據指出 Stereotype 現象,而不是退一萬步「不如對號入座認做電車男啦,其實電車男都唔衰得晒㗎」這樣的。電車男低學歷也並非共通情況,欠缺自信和不善辭令是社會導致男孩有此弊病,不是自認電車不電車的問題。


  約廿七名「電車男」在文化中心外聚集,其中包括四至五名女生,為抗議無綫新聞節目《星期日檔案》扭曲電車男形象,遊行示威至旺角行人專用區,預備了一千張「御宅族宣言」單張沿途派發,並高舉「電車男無問題」的紙牌,希望讓公眾明白「電車男」及「御宅族」的真正含意。

※無比滑稽的所謂「御宅族宣言」,究竟示威者明不明白日本的御宅族是什麼的一群人?御宅族和電車男是兩回事,前者是泛指沒太多錢外出消費的低收入人士,日本是包括「御宅少年、青年和中、老年」的,以御宅青年為例,沒有太多閒錢應付生活娛樂消費,便屈在家,漸漸變成自悲和自閉,御宅族可以是電車男的引端,但未必盡然,不能一概相提並論。


※另外,說「電車男無問題」又如何?你不如引伸說所有東西都無問題吧,電車男的重點不在於討論「有無問題」,而是一種社會偏差現象,人不會無厘頭突然變成電車男和御宅族,就算去示威高聲吶喊「我無問題!!!」,也不代表你真的解決了問題,對嗎?



數名成員更角色扮演(cosplay),甚受途人歡迎,更有人上前要求合照。


※教人汗顏。去示威表達意見可否嚴肅一點用理據 (如果那班電車示威憤青懂什麼叫理據的話 ) ,而不是搞搞同場加演 Cosplay 呢?要得到社會關注,請首先認清自己在做什麼,Cosplay 愛好者也不是這麼超低能勁搞笑去混淆視聽。


   穿上武士裝束的遊行召集人蔡家民表示,「電車男」只是電影角色,屬「御宅族」其中一員,即動漫狂熱愛好者。他認為,以港男為主題《星期日檔案》誤導公眾,「節目將我們與港男混為一談,而且只集中講電車男缺點如軟弱、懦夫,營造失敗者形象,令人以為所有御宅族都一樣。」


※請搞清楚,喜歡動漫是個人興趣,不要硬把「動漫 = 御宅 = 電車」混為一談,社會上的 Stereotype 還不夠,竟然由這班半桶水無腦食塞米的廉價憤青再去 Stereotype 多一次,真救命。


※其實我們無須逐個研究是否每個御宅族都一樣,人人無錢的原因不盡相同,至於「何謂港男」,「港男」是一個統稱,是多種原素結集而統稱為「港男」;港男可以包括御宅族的特性,「港男、電車男、御宅族」可以是互生關系。無須太刻意抬高御宅族的身價,御宅族並非高人一等,不要以為踢低港男而顯出御宅族的高貴。笑話!


  他指,的確有「電車男」不善交際及找工作困難,「事實上普通人都會有這些缺點,唔應該歧視。」他希望,主流傳媒停止使用文化暴力,尊重他們,又表示不排除再有其他活動,例如與大學學會合辦座談會,「香港人一向睇唔起動漫文化……但根本冇關係,御宅族唔等於隱閉青年。」


※又是「臭蟲論」。大談人人有缺點、我有不對你也有錯;再搬出歧視論出來,應該指出政府失當和社會扭曲,才可真正幫助電車男和御宅族有較佳仕途,而不是縫縫補補的說「算啦,唔好歧視啦」這樣。


※再者,喜歡動漫和青年就業又有何必然關系呢?就業困境是經濟大環境問題,而不是「多些人愛動漫 = 大把工做」。


  遊行參與者之一的女生小貝表示,其實男女都可以喜歡動漫,就如喜歡電影般,而她自小學一年級已愛上動漫。


※無人說喜歡動漫有何不妥,就算閣下自出娘胎喜歡動漫又與人何干?真是奇趣。



伸延閱讀:

「電車男」遊行指新聞節目醜化



特別推薦閱讀 ( 建議必須觀看 ):

深層解碼:黎潔瑩『黎三萬‧港女王』事件

憤怒的葡萄

電車與公主


推薦閱讀:

冷手執個熱港女

樂 天

經濟適用男

評『港男 81 宗罪』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電車男」遊行指新聞節目醜化




「 電 車 男 」 遊 行 指 新 聞 節 目 醜 化


(星島日報報道) 2009-03-30


近三十名「電車男」誓要大平反,他們因不滿無綫新聞節目《星期日檔案》醜化他們,在網上發起抗議行動,昨日更「企出來」遊行,由尖沙嘴文化中心,行至旺角行人專用區,沿途派發傳單,希望消除公眾的負面印象。他們認為,該節目形容他們為低學歷、無自信、不善辭令的社會失敗者,誤導公眾;強調「電車男」也有勇敢、正直、單純、英雄救美的一面。


  約廿七名「電車男」在文化中心外聚集,其中包括四至五名女生,為抗議無綫新聞節目《星期日檔案》扭曲電車男形象,遊行示威至旺角行人專用區,預備了一千張「御宅族宣言」單張沿途派發,並高舉「電車男無問題」的紙牌,希望讓公眾明白「電車男」及「御宅族」的真正含意。


數名成員更角色扮演(cosplay),甚受途人歡迎,更有人上前要求合照。


   穿上武士裝束的遊行召集人蔡家民表示,「電車男」只是電影角色,屬「御宅族」其中一員,即動漫狂熱愛好者。他認為,以港男為主題《星期日檔案》誤導公眾,「節目將我們與港男混為一談,而且只集中講電車男缺點如軟弱、懦夫,營造失敗者形象,令人以為所有御宅族都一樣。」


  他指,的確有「電車男」不善交際及找工作困難,「事實上普通人都會有這些缺點,唔應該歧視。」他希望,主流傳媒停止使用文化暴力,尊重他們,又表示不排除再有其他活動,例如與大學學會合辦座談會,「香港人一向睇唔起動漫文化……但根本冇關係,御宅族唔等於隱閉青年。」


  遊行參與者之一的女生小貝表示,其實男女都可以喜歡動漫,就如喜歡電影般,而她自小學一年級已愛上動漫。




特別推薦閱讀 ( 建議必須觀看 ):


深層解碼:黎潔瑩『黎三萬‧港女王』事件

憤怒的葡萄

電車與公主


伸延閱讀:

冷手執個熱港女

樂 天

經濟適用男

評『港男 81 宗罪』



被遺忘的籠屋貧民 The forgotten cagemen of Hong Kong




Exhibition shows Hong Kong's cage men

Friday, March 27 12:52 pm
ITN


A sobering exhibition chronicling the lives of some of Hong Kong's poorest people is being displayed in the affluent city.

As part of Hong Kong's annual art charity event ArtWalk 2009, the Schoeni Gallery, which normally deals with high-end Chinese contemporary works, is devoting its space to a rusty iron cage or "cage home".

The idea is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city's yawning wealth gap and social underbelly amid the financial crisis.

Split into three tiny bunks with grimy blankets and pillows, the "cage home" was taken from one of Hong Kong's cramped, old tenement flats where around 1,000 or so men are still estimated to live in often squalid conditions.

Artwalk organiser John Batton said that cage men were a relatively hidden segment of society.

"A cage home is exactly what it is, it's a small area - the size of bed which is locked up when you go out. So, has cage around it, and all your possessions are inside," he said.

Artwalk donates its proceeds to Hong Kong's 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sation (Soco) which works with the city's disadvantaged.

Soco's Sze Lai Sham ( 施麗珊 ) says people who have no access to public housing, often workers from mainland China, the elderly and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nd up in cage homes, which are stacked in privately owned apartments and cost around £100 a month to rent. ( 100英磅約為 $ 13xx 港幣 )



籠屋「籠罩」中環 鐵絲網透視貧窮實況

( 明報 ) 3月9日 星期一 20:45

【明報專訊】真實籠屋搬進畫廊 框出草根生活


大角嘴的籠屋與中環的藝術畫廊,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前者由一個不足兩三立方米的鐵絲網框,框出本港數以萬計的草根生活;後者則是展覽岳敏君、曾樊志等名畫家作品的場地。不過一場金融海嘯卻將真實籠屋首次「冲進」藝術畫廊,成為展覽主角。


長期協助籠屋居民的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說,香港聲稱是國際都會,竟然容許籠屋繼續存在,「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貧窮實况,我要將這城市的羞恥搬到最繁盛之地,讓市民認識。」協會將於周三起在中環Schoeni畫廊,展出位於大角嘴一間籠屋的鐵籠及10幅攝影作品。


門票收益 捐弱勢社群服務


是次展覽是2009年藝術慈善活動ArtWalk展覽系列之一,共有65間畫廊參與,主題為「買得起的藝術」(Art-fordable)。今年門票收益會捐贈給社區組織協會,支持服務弱勢社群及推動人權工作。

裝置展品的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55歲的何喜華站在3層高的籠屋旁,將箇中設計娓娓道來︰「這籠屋至少有40年歷史,牀位的鐵梯被彎曲的鐵絲網包着,住客睡覺時,即使有人爬上牀位,也不會被對方的腳跟撞倒,這是基層大眾的生活智慧。」


3呎乘6呎「斗室」 一張報紙隔私隱


他表示,籠屋由50年代開始興起,當時內地戰亂,大量內地移民湧到本港成為廉價勞工,因政府沒有房屋安置及勞工保障政策,很多單身漢隻身來港當苦力,租住3呎乘6呎的牀位,幾十伙人共用一個廚房及廁所。住戶之間的私隱,只靠鐵絲網之間的一張報紙隔着。


「籠屋單位通風系統極差,夏天的日子,汗臭味、油煙味混在空氣裏,中人欲嘔。」回想起初時接觸住客的情景,何喜華曾遇過一位90歲的住客,令他印象深刻︰「1988年遇上那位伯伯,他的腳被車撞傷,曾住院兩個月,其後回籠屋生活,由於他行動不便,錢愈用愈少,每日託人買飯吃,一餐飯盒當兩餐吃,有次探訪他,看他打開飯盒,把白開水冲到乾巴巴的米飯上便照樣吃。他告訴我,最痛恨的是自己太長命,聽罷令人心酸。」


何喜華愈說愈激動︰「當時我對自己發誓,一日有籠屋居民,一日也會幫助他們。90年代,聯合國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委員會主席Virginia Bonoan-Dandan曾到港視察籠屋居民的生活。主席當時曾說,她見過比這裏更差的地方,但看到香港政府有資源去處理而不去處理,令人很憤怒。她當時說中我心裏的話。」


展覽設在中環 「方便」高官到訪


根據政府數據,本港近10萬貧民居住籠屋板間房等居所。社區組織協會估計,當中有1.2萬人依然生活在籠屋。去年金融海嘯爆發,累及基層失業或減工資,基層食物價格及租金仍高企,很多窮人都要勒緊肚皮。正是這個背景,促成藝術畫廊和社區組織協會今次首度合作,將籠屋「搬到」中環。


何喜華說︰「沒有租金管制法例之下,籠屋租金呎價媲美豪宅,中位數30元,最貴達50元,貧窮情况將進一步惡化。政府過去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中,極少惠及籠屋板間房居民,特首曾蔭權 及財政司 多次以事忙拒絕本會邀請落區探訪籠屋居民,今次展覽設在中環,可方便他們到訪。」


明報記者 彭碧珊




※陳大文部落※

點解西人新聞和香港新聞會有分別的? 我個人覺得明報的報導麻麻地。

同埋點解華文報紙,又唔會訪問下辦是次藝術展班鬼佬,而只會訪問何喜華呢又???

仲有施麗珊,唔通唔記得要訪問佢咩?

仲有,展覽又如何,點解政府唔簡單直接咁幫果班籠屋居民上樓 ( 公屋 ),而係咁諷刺去有閒情搞個乜乜籠屋展覽呢? 乜好過癮麼?

展覽得果十幅攝影作品,展屁咩!? 市民睇完十幅相都即刻唔記得啦。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 乜而家籠屋和窮人,咁有型要列入『藝術活動展覽』麼? 有幾藝術呢?好 Art 咩?

點解唔直接俾多少錢去幫下佢地籠屋居民呢,政府有萬幾億儲備喎!



推薦閱讀:


「來生不做中國人」鍾祖康:挪威傳媒報導香港籠民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深層解碼:黎潔瑩『黎三萬‧港女王』事件




黎潔瑩在《 星期日檔案 》中表示,她月入三萬元,不易找薪水和她相襯的男友,她也說了一些對「港男」的負面言論。她樣貌美麗,青春活力,大學畢業,當上補習社小學補習導師,薪水以新畢業大學生來說相當不俗,事業前途一片光明,她現正進修碩士學位,期望日後有更佳發展。




她應該是很多年青大學女生模範,很多香港阿媽心目中的精叻女孩,很多香港男士眼中美貌與智慧並重和香港小姐 ( Miss HK ) 有得揮的理想女友典範,當然也是有些際遇不及她好心裡酸溜溜的人的咒蛆對象,無論如何,黎潔瑩是符合香港標準的時代女性,女孩有美貌有學歷還要加上事業運氣好,搵到錢,在香港就是贏家,她已經是贏家,這話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從偷拍片段中,黎潔瑩只是像一般女孩般和男子親昵,偷拍當然不是良好行為,甚至某程度上是違法,但剔除了道德高地,看那兩條偷拍片段,不知看倌有什麼感受,我半秒鐘內想起了以下問題:


她不是說難找男人襯得起她麼?為何現在看到的是她很主動去向男子獻媚?


要搞清楚的是,我絕非有興趣去研究黎潔瑩有多少男友、男方什麼職業背景、是否有錢仔、也絕無興趣探索她何時會結婚生子,我對她的私人愛情生活毫無興趣。我感興趣的,就是在真實生活下,為何她的行為可以高反差地與她在鏡頭前的言論不符,很是諷刺,甚至她獻媚時的媚態,講得衰一點,比跑私鐘的夜總會小姐還要姣,但她之前明明苦惱地說難找「襯得起她的男人」。


當然,可能那位男士月薪優厚,我從來是反對酸葡萄心態,但黎潔瑩說自己仍未找到男友,但鏡頭以外又做出普遍感覺上認為「獻身攬仔」的舉動,又啜手指又伸晒脷又面貼面張大口來個無敵Kiss ,片段反映她在受訪時口不對心。


究竟黎潔瑩「衰乜嘢」?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她在節目中指出香港女性比男性有較多優勢,也婉轉地說明:「老闆都寧願請女仔好過請男仔啦」這樣的。坊間對她的言論反感,很大程度是基於她不單止無體諒社會男女機會不公,反而乘勢去抬高自己。


我說過,節目中那位被標纖為「電車男」的 Peter 仔,不是衰樣衰,只是欠缺一點自信;而黎潔瑩火速被坊間狂批為「港女王」,她收入好對男人要求高並非主因,而是她曲解了社會事,但又用好像很有道理的方式表達出來,由於該節目收視率和公信力都很高,於是坊間產生很大迴響。


黎潔瑩在節目中表示:( 當中包括她的好友 Louisa )


黎:[ 香港女子會埋怨男子很多東西,無自信、賺不到錢、說真的,你一知道他幹什麼的,你也會猜想得到 ...]


※ 這話是惹火源頭。她首先以 ( 搵到錢就係人上人 ) 的意思去評定男人價值,但這不能代表本港其他絕大部份有見識和遠見的女性心聲,很多女士都默默支持自己的男人;她也把 ( 自信 = 金錢 ) 套在男女相處之道,並很明顯地把職業階級分野。


旁述:[ 做補習導師的黎潔瑩,大學畢業兩年已月入三萬,她說,還未找到一個男朋友收入比她高。]


黎:[ 能幹?是的,香港女子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有自信的,知識水平上、教育水平上,會真的導致這個問題:男子可能會較為自卑...]


※ 現時香港大學教育普及,男女都有大專教育機會,但她卻形容到男性都好像沒受教育似的,問題關鍵是她憑什麼去斷定本地男性知識水平高低?根據著名藝人『陳樂榣』金句:【物以類聚】的原理;黎小姐身邊男人廢柴,可能只是她生活圈子問題,不能一概投射普遍男性。


黎:[ 有很多工作,你說做公關的,做銀行的,做投資銀行的,都是喜歡你英文好,你是老闆,你去比較,一來女孩感覺是比較容易跟人相處,請一個女孩回來;第二,如果工作能力差不多的時候,為什麼不聘請一個語文也比男子好的呢?]


※ 以上這段就是她曲解目前前社會現象,其實金融業並非香港良好出路,這點已被廣泛被認定是政府政策失誤;金融業也未必一定要講求英文好,而是著重金融知識和Sales 技巧( eg:雷曼天仙局事件 )。女孩比較易與人相處,這說法的潛台詞即是說男人好像惡形惡相,得罪人人見人憎;至於老闆如何請人,會因應多項因素,她不應以她讀語文系而否定其他學科的大學生,況且她憑什麼實質理據去品評男人語文能力一定不及女性呢?


黎:[ 女孩的條件好了,相對便會嫌棄,我覺得是相對的,香港這個情況真的很嚴重... ]


旁述:[ Louisa 跟很多香港女孩一樣,拒絕了不少她認為是「電車男」的追求,她說,不是因為他們的外表,反而覺得他們比較短視,無上進心...]


Louisa :[ 我是聽過很多男孩說三十歲退休、四十歲退休,計劃了四十歲一定退休,第一次聽,覺得很有抱負,但第二個、第三個都是這樣說,為什麼全香港的男士都想四十歲退休?他們整天說自己保守和大男人,但是我覺得,只是在女孩不能出街喝東西和女孩穿得暴露時才是大男人之外,但是承擔責任的時候,便立刻不大男人,我覺得是這樣的。]


※ 同樣,黎潔瑩和 Louisa 身邊的男子有這類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她們圈子的事,如果同是大學男同學的話,有關大學管理層應關注,而不是由兩位女孩把個別圈子的異常現象,當為整體社會實況。香港男士四十歲退休的論調,真是令人感到奇怪。


她是「港女」嗎?



黎潔瑩不算港女。她只是曲解了社會現象和不健全的價值觀,但又諷刺地香港確是盛產這類人。


很精簡地說,「港女」是指擁有中中等等條件,談不上智慧美貌但又很自我膨脹,喜用白鴿眼看低別人(尤其男性) ,對男人有虛幻的高要求;很自我中心,常挑剔別人但自己又不出色、又囂又扮 Cute,肉麻當文藝,那種女人就是明顯地「港」。


黎潔瑩好歹也算是有條件,她對男人較高要求是可以理解,有些人看見女人用個名牌手袋月薪高一點就評為港女,這是酸葡萄心態,也把「港女」過份 Stereotype。



至於「港女」的特性,認真看本部落文章的讀者,應該頗為清楚,相信會明白我所說的。

黎潔瑩 Carole Babe @ 火星

Hi Hi ~~
(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









廣告時間: Peter 仔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Paparazzi Extreme :黎潔瑩 + Peter @ FACE Magazine

( all photos can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






閱讀注意:
留意曲線報導



黎 潔 瑩 の 極上情熱




See Video





See Video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憤 怒 的 葡 萄





接上文《 電 車 與 公 主 》,前星期《星期日檔案:港女‧講男》其中一位受訪女士黎潔瑩,其實她是什麼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這一連兩集所謂探討港男港女的新聞專輯中,究竟帶給了觀眾什麼訊息。







第一集是由男性主導的《港男‧講女》,從一班男人頗極端地說些類似『女子無才便是德』、『妳識唔識溫柔』、『點解妳要用名牌手袋』;推到有另一班頭髮金毛貌不美好像很潮的年輕女孩高呼『啊!咁我認呀,我認我係港女喇』,女人要保持聲譽就個個最好先自認港女,第二集由女性主導的《港女‧講男》,更把已嚴重充斥著 Stereotype 的香港,再 Stereotype 得更深層次。


如果有男子常用電腦,又會被指電車男,女人用個有品牌名氣的小手袋是『妳很港』;女人不化妝是『乜妳咁樣衰嘅』;女人化妝又被指『乜妳咁作狀』;男人沒有碌卡買幾仟元高級手機又是『港男度叔』,衣著時尚不及男 Model 又是『失禮人』。總之男人應該每天只用電腦收電郵兩分鐘內完事,女人要看對著什麼男人決定化不化妝,想買個心愛手袋最好心口掛大字報遊街示眾:『我現在買手袋喇,各位街坊見諒』這樣的,太多人濫用『港男、港女、電車男』名詞,明明人家日本優質民族的電車男是良好象徵,但到香港又變得體無完膚,可能男人搭搭電車也會被嘲為電車男,不知所謂得難以言諭。


那位畢業不久,年青貌美 ( 客觀標準好歹也算姣好 ) ,說話精靈,打扮入時,集青春活力智慧美貌的補習導師黎潔瑩,我幾乎可以肯定她有條件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在節目中表示自己月入三萬多,充滿發展大計但又難找襯得起的男友,看來有點苦惱,然後節目又天國與地獄的找來一位月薪八千五中學畢業寒寒背說話漏漏口衣著土氣頭髮蓬鬆還要叫他搭電車做其「電車男」的 Peter 仔。從事電腦維修小員工的他看來全無志氣,記者叫他搭電車又應要求,還要可歌可泣說自己希望找到女友,把每月八千五大元身家性命財產奉獻給女方,好讓女友或老婆仔「好好管教下我」。奇趣的是,Peter 哥可能搞錯了女友和阿媽的分別,不要以為八千五蚊可以得到阿媽照料,真正阿媽是無價的。請恕我直言,他首先要明白自己不是衰樣衰,而是衰無自信,他說在網上言論勇猛,但現實生活卻很龜縮,他更表示接受訪問承認自己是電車男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我覺得這位 Peter 對事物的價值觀很奇怪,肯承認是電車男但首先不是改變個人生活態度,而是寧願奉上薪水來換取女人憐憫,更要兼任『管教』他的媽媽角色,他這樣不是改變自己,只是退一百步,潛台詞說明:『不如我俾晒份糧妳,妳可憐下我啦,教下我啦 Honey 』,頹廢到極,也很好笑。


憤 怒 的 葡 萄 》是一本文學名著,我借用此名並非要介紹該書,而是我們這個醬缸小香港,不少人喜歡憎人富貴厭人貧,對自己遙不可及但又心生羨慕的事物,口誅筆伐有之,罵爆唱衰有之,說到底都是那種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心理,在這個所謂金融大迷信每日談股市的小香港,我們很渴望發達,發達又要儒家思想道德一番,覺得自己與發達之路無緣又搬出酸葡萄心態。


在前文《 電 車 與 公 主 》文章,我特別指出,其實那位補習小公主並非什麼才俊,只是時勢造英雄,在『求學真是求分數』和『小孩個個是尖子』的扭曲教育氛圍下,補習行業是搵錢良好途徑,只要你或妳掌握箇中路數,搵到錢是正常,搵得多錢是應該,搵大錢是可以理解,正如打工仔捱份工幾仟銀,但有人一個早上半個價位即賺幾萬,時勢是這樣,是誰令香港變成這麼醬缸歪斜?


是我們的政府。


不是電車男廢柴,也不是港女拜金,港男港女都是在社會多元扭曲因素下結集而成的副產物,互相謾罵或龜縮奉獻只是消極做法,問題關鍵是我們社會生了病,大家在病態的氣氛下活著,病到麻木了。


那位補習公主是港女嗎?


坊間有指謫黎潔瑩是港女,我會一秒鐘內回答:她不算是港女


她只是在錯誤的節目錯誤回答了不適當的問題,我不會奉承她是聖潔小天使,但會覺得時勢造就了她的良好際遇,類似的女孩也不止她一個,對嗎?


黎潔瑩全部合共一百五十多張生活照我都看過,雖然她未至於極品美女,但也不認同人們嘲罵她醜。她很聰明,很懂為自己打算,知道社會需要什麼,她只是行了符合大勢的路。


伸延閱讀:

電車與公主

推薦閱讀:

冷手執個熱港女

樂 天

經濟適用男

評『港男 81 宗罪』


特別推薦閱讀:

名 器






( all photos can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電 車 與 公 主

電車與公主


本星期在網上有一鬧劇,在我個人看來確是一場頗精彩的鬧劇,前星期《星期日檔案:港女‧講男》引來不大不少討論,說是討論其實是爭議,事緣節目內請來一些很極端又言論未必忠實的『時代港女』大談港男缺點,又請來電車到不能再電車、記者還叫他搭電車讓公眾乘機嘲罵為電車男的 Peter 仔,電腦維修員月入八千五,根據香港金融標準『十分低微』的職業,衣著不光鮮,說話口漏漏,怕羞,相比月入三萬多的潮女補習公主,生活品味滿口發展大計教人眼前一亮,她說港男和電車男種種缺點,又說很難找男仔襯得起她,情況很是委屈,但她的言論,惹來網上非議,更有高手將其起底,從在哪間補習社工作至前男友 Ex 及整套生活照,資料之詳盡,和美國 CIA 中情局追擊恐怖份子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文章就是想談這位補習公主:黎潔瑩。


但看倌不要誤會,本部落對她是否美人、有多少 Ex 、是否住公屋,在 HKU人緣如何、是否蘭桂芳常客、老豆老母是否知書識禮、甚至她有否整過容都沒有興趣,要看美女,請恕我直言,遠遠都未輪到她,她月入數萬對揀偶有高要求,是她個人問題,我也沒半點興趣研究。


我感興趣的是,她在一家規模很小的小學生補習社當導師,該社導師人數暫時肯定只有三人,當中一人還是兼職。這家補習社在市面上不屬有名望,只是一家很小的補習店,但黎潔瑩一人已可月入三萬多甚或近四萬元,這已經反映了很重要的社會問題。


請問看倌,你知道一位新讀醫七年的醫生入職月薪多少嗎?


又請問看倌,你知道一位新晉律師在大行工作月薪多少嗎?


新晉醫生初入行只有萬多元,如果無醫院聘請,自己開診所就望天打掛,難保有多少生意。


新晉律師在大律師行初入行都只有一萬至萬二(大約) ,兩年實習後如無人聘請,自己開間小小律師行,真是祝你好運,名堂好聽,但收入未必可觀。


不過,如果你 / 妳夠醒目,從事目前本港最吃香的補習行業,則大不同,女孩子較有優勢,套用《張慧慈金句:而家香港講求和人溝通的軟技巧,女仔當然勝一籌啦!》的道理,大學學歷,樣貌姣好,懂打扮、說話懂看人(家長) 眉頭眼額,在補習界幾乎可以肯定就算做不到補習天皇,好歹也不愁工作,給家長一份信心,隨時搵銀盤滿砵滿,月入三數萬並非難事。


為何會造就補習發達之路?


如果你問正規學校教師,他們雖有穩定收入,但會因當局政策朝令夕改而隨時被炒魷,上課學生大過天,人人小皇帝,家長尤如大上皇,課堂不重視知識傳授,只看重千奇百怪的 Power Point Presentations ,慘過誇國企業國際會議,人人 IT ,但又不是高深技術,只是每個學生面前一具電腦,老師忙於把弄五顏六色的Presentations,一大堆彩色圖像其實只是簡單教程,課餘更要『應酬』所謂的『家教會』,一班不知學識高低早上逛街市中午看股票晚上看八婆電視劇的『家長』,意見多多,古靈精怪,教師有異議隨時遭受家長投訴,一投訴你就慘了,寫解釋信口頭解畫安撫家長樣樣齊,總之老師不聽話,永無寧日。


學生呢? 香港垃圾硬膠的教育制度,『求學真是求分數』,名校品牌文化決定閣下子女日後前途,教課書質素參差,課外『啟智』活動多籮籮,天文地理環球智慧多國語言音樂運動古典趣味犀利過你去 MIT 讀 PHD ,家長不信任學校,教師進退兩難,政府高官話之你,就在這種不知所謂的教育氛圍下,才會衍生『攞 A 無難度』的補習天皇神話。


補習發達之路本身已是社會一大諷刺!


老實講,黎潔瑩的學歷並非什麼才俊,一兩篇雞仔文章『曾經在報章副刊』登過,沒大不了,還有什麼豬肉獎乜獎物獎,執執外型衣著,化個大戲花旦的濃妝,說話夠口滑扮扮文化人,家長信者得救,補習又搵幾萬銀了,這個社會造就了『財技魔術師李澤楷』,也造就了那些『搵過千萬身家的補習天皇』傳奇,香港小醬缸,奇趣到極。


小學生講求『啟智』,你講得夠天花龍鳳,家長便以為子女真是大龍鳳,左抄抄右抄抄什麼神奇高效啟智教材,家長一疊疊鈔票無條件奉上,其實看深一點,這和金融界炒概念股、吹捧大市氣氛、甚至雷曼古惑天仙局都是相類似,你吹水吹得夠勁包你發達,教育制度嚴重缺陷,令補習店發大財;金融機制如無王管,也造就了金融天仙局,看倌不妨深思一下。



註: 【羅翠瑩中國文學獎】是一項香港大學文學院很普遍的小比賽,獎金只是 $1000 。沒有國際代表性。無須把她神化。







人體美學攝影:2009 香港超華麗淑女專輯

( all photos can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