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員文章:促港府節制自由行湧港

擁擠,讓香港人有點糾結(香江漫筆)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03-02

香港人的內心現在有點糾結。

糾結在於,離開內地,香港人活不了,也活不好。可是,天天面對洶湧的內地客人流,以前習慣嘆早茶的地方,現在變成了金店銀樓;過去常去溜達散步的弄堂,如今到處開滿了藥房賣奶粉;以前隨便花個八元、十元就能填飽肚皮,現在卻要排著長長的隊,花上兩倍三倍的錢才能吃上頓飯;過去下樓就能買個菜、理個發,順帶還能和街坊鄰里傾談一番,如今街上行走的卻盡是興高采烈、手提大包小包,到處大採購的內地客。那些提供生活方便的所在,早已不知搬去了哪裡。自由行的確帶旺了香港市道,但也的確改變了香港人過去慣常的生活。港人對此有怨言,其實很好理解,誰都希望門庭若市,客如雲來,可年年月月日日如此,任誰的神經也經受不了這樣“擁擠的折騰”。

香港旅發局2月18日給出數據,2013年全年訪港遊客人數達到543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七成約4000萬人次來自內地。小小香港,加上離島不過千餘平方公里,眾多的人流全被壓縮在港島和九龍的狹小地區,說句人頭擠爆有點誇張,但摩肩接踵卻是人人共知的事實。

  可是內地客卻是港人的金主。對於金主,總是要高看一眼禮貌三分的,港人即使心中再有意見和怨言,總還是不好意

  思往外說的。

指責謾罵內地客,當然不對,這是對客人不敬,也是對同胞失禮,理應譴責。但是,批評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呼籲理性也難以化解開港人的糾結。看不到港人的煩惱,不去理解港人的糾結,喊幾句口號、說點冠冕堂皇的話,很容易,但於事無補。如果不去想法設法解決問題,港人的這種糾結就會在心中“長大”,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對內地客發洩一下。

市場經濟不意味政府可以不作為,市場中有調控,調控中發展市場。這樣的理論同樣適用於旅遊業。台灣自2011年起開放大陸客個人遊,採取的是有序漸次開放的每日配額制。台灣和香港,區情不同,大小有異,但台灣開放個人遊的經驗卻值得香港汲取。台灣是開放不夠,有市場有空間再開放,吸納更多的大陸客;香港卻是開放過度,有理由有必要將空間收窄一點,更重要的是,香港借鑒台灣每日配額制的做法,能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向內地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順帶說下,這就是一條純粹的香港旅業發展建議,無關政治,別上綱上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