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金 融 天 仙 局 III :完 美 天 仙 局


雷曼迷你債券苦主,現階段每天頻頻撲撲,找立法局議員出頭,也向當局財金部門申訴。民主黨為客戶和銀行和當局交涉,工作一直沒停過,社民連的網上電台「MyRadio」也對雷曼迷你債券事件進行詳細分析,為針對事件來龍去脈,邀請買了該產品的客戶親身上網台講述銀行摧銷過程。


公民黨也聯同部份懷疑受銀行不良摧銷手法誤導的客戶,與某些銀行進行追討,雷曼事件,社會人士忙過不了。


公帑包底,廉價人情


筆者不認同用公帑來為雷曼迷你債券苦主賠償。理由很簡單,雷曼事件,銀行在摧銷手法上確是有問題,而客戶在決定購買投資產品前,對自己的錢財也要有某程度上的責任。銀行摧銷產品言不符實,誇大作假,這是銀行專業操手違規,理應由財金監管機關進行追究,當局部門在事件上的失職,也是追究目標。


民建聯很聰明,建議用公帑包底,贏得苦主歡心,反正公帑是市民的錢,民建聯永遠做好人,只要有市民埋單付錢,順水推舟賣個友誼,何樂而不為。


若果用公帑來填補客戶損失,這是一個很壞的先例。如果有人投資失準,照道理也推向用公帑作補償,對其他沒投資的納稅人就不公平。


所謂投資,未出事當然無得頂,出了事也當然人人不忿,這是很基本的市場反應。投資有錢賺,也會有很多人天天吹噓,當賺少了錢或投資爆煲,如果也有公帑補償,不如說在街掉了錢也有得賠好了,荒謬到極。


「迷你債券」與『呃你債券』


這是一個很還原基本步的問題。原來,所謂迷你債券,說是高息也不算高,很多苦主說只有 4.3 厘,最高也不過 5- 5.3 厘不等,當然比起以港幣近乎零利息來說,迷你債券絕對是「高息」。


筆者在《金融天仙局》文章,有提供迷你債券資料,只是 「債務抵押債券--CDO」,不是正式的「債券-- Bonds」,看倌可作參考。


現金存款不涉及投資風險,迷你債券則相反,真正企業債券還好些,低回報但低風險,但「迷你債券」根本不是債券,而是債券衍生的抵押品。買家是和發債企業對賭,也是和市場對賭,企業如期還款,買家算是贏了。相反,企業不能還款(雷曼甚至結業),手上票據便形同廢紙。迷你債券的利息,一般應近10厘,但發行機構和銀行賺上賺,客戶最後只得幾厘落袋,當發行機構有事,產品便即時化為烏有,是贏粒糖輸間廠的垃圾金融產品。


有些客戶在填寫『投資風險評估伸請表』時,竟然是由銀行摧銷員代筆,銀行這做法是嚴重有違專業操手,但客戶也不能只顧買而不聞不問。


香港人很喜歡用感性的角度去看事物,包括對銀行和銀行職員,你定時去所屬銀行辦事,會認為銀行和你一家親,年青的銀行職員都是有為才俊,成熟的職員更像是生活哲學家,一言九鼎。


結果,銀行古惑了,當局管理鬆散,客戶大安旨意,金融天仙局歡迎你。


食花生當睇戲,下次中招可能就是你


筆者以《金融天仙局》作為文章標題是有原因,因為真是一個天仙局。不是債券說是債券,明明是高風險投機卻說是「保本增值、好過做現金定期」。垃圾產品還要一律經由政府財金部門核準發售,銀行摧銷手法無王管,客戶以為賺多點利息,誰知出了事便一貧如洗。當然,客戶本身沒有對產品詳加查問也有責任,但如果連銀行也佈下天仙局,又怎能要求一般小市民才智非凡,洞悉金融古惑奇招?


客戶為賺取多點利息而買了該產品,可以說是基於貪念,我不會一廂情願地說每一位客戶都是受害者,客戶對自己的錢財要有責任保護,本文章前段也強調這點。不過,雷曼迷你債券是名不乎實的產品,已是不爭的事實,就算用千百樣財經大道理詭辯,始終銀行在摧銷過程中是出現了問題,銀行開宗名義說信得過,客戶信任銀行無可厚非。要理解整件事的責任,認為客戶「你死你事,抵死啦,你蠢嗟」也不是正道。


風涼說話人人識講,只要不是自己當黑便說過痛快,但若果自己也中了招,銀行繼續吹噓作假,政府視而不見,下一次的金融天仙局,可能更大規模,你想避也避不了。


買雷曼迷你債券的客戶,真心相信銀行吹噓可賺多點利息,是貪心還是天真很傻,客戶已付出了沉重代價。



資訊爆炸,奈何變成井底蛙


前文也指出,傳媒在營造「香港市道好好,人人賺錢」的氣氛下,每日都有才俊股神、美女股神,還有德高望重的大分析家,不投資不成人,不投機活不成,在各項因素結集下,就像催眠一樣,銀行便推出垃圾產品,客戶買個不易樂乎,也天真很傻以為自己真是投資新力軍,情況詭異至極。


每天打開電視收音機報紙雜誌投資產品多籮籮,哪怕目不識丁有錢便買個痛快。天天都是大牛市,每項投資都潛力無限,人人刀仔鋸大樹,今天不買明天執輸。是社會資訊爆炸還是令人變成井底蛙,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國際都會,蒸發財富


當一個社會,人民要忙著抓多點錢傍身,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因:物價貴得入不敷支;和對這個社會的政府和生活環境缺乏信心。


以上兩個要素在香港近年都存在。當局吹噓「二十年來最好」、「國際動感都會」、「國際金融中心」、「自由行又掃千萬豪宅」、「李兆基股神預測大市」、「今日又有紅籌 IPO ,人人肥仔」,聽得多真會令人痴線,不然就是自卑,覺得自己落後了社會,少個錢都不行。


問題在於,香港目前貧富懸殊情況極嚴重,連小孩子也要學懂未來如何成為才俊,不是才俊才華多,而是才俊可賺多點錢。


投資門路千奇百怪,投機者責任自付,吃得鹹魚抵得渴。但當有人窮一生積蓄,被享有信譽的銀行誤導而錯誤投資,若果證實是銀行不忠和當局失職,客戶就是受害者,理應追討。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並非只靠投資多,而是投資的信譽和安全,一個充滿金融天仙局的都會,不要也罷。


《 筆 真 集 》

伸延閱讀:

金融天仙局 金融天仙局 II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