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踢爆「虛假進口食物營養標籤」




現在香港已實行法例,要把進口外國食品貼上本地營養標籤,例如歐美及日本主要進口地區食品,在包裝上本身也有原裝外語營養標示,但由於部份香港人看不懂,及「必須依照符合本港食物安全法例」,所以外國進口食物都由本港零售商貼上所謂「香港人都看得明」的營養標籤,表面看來很美好,當局顧及市民進食外國貨,要有清晰營養指示讓消費者選擇,但法例實施後監管嚴重不足,而那些所謂「本港標籤」,本部落已留意一段時間,原來已有零售商偷雞走精面,似乎貪圖方便,竟然出現「通用式樣」,即是同一類產品,「本地標籤」都幾乎一式一樣,每個品牌、每種重量、甚至不同國家都照貼,法例原意雖好,但缺乏妥善監管變成形同虛設,先進國家例如英美及日本食品,原裝營養標籤很清晰,除了日文較少港人看得懂外,原裝標籤一般頗為可信,總好過本地零售商胡亂貼上樣版標籤,最難理解是以本網誌所示的日本醬油,絕非街邊雜牌小店購買,而是在大百貨公司吉之島超市,那個本地標籤並非把日文內容翻譯,所示的成份內容與原裝的不同,包括含鹽量和卡路里(熱量)都有明顯出入,照道理是不應該有分別,因為本地標籤應該只是把外語翻譯讓港人容易理解,而不是虛構,更令人驚訝的是其他同類型醬油,明明不同味道不同性質,但本地標籤都可以一式一樣,有「本地標籤」反而不可信,寧願看看原裝外文內容,平日大家都少留意這些差別,最大問題是零售商不知從什麼途徑得來這些本地標籤,可能是作假,根本不可信,或是胡亂虛構一堆「樣辨標籤」,全部一式一樣,貼上去就是,更會有無良零售商,明知有些進口食品可能含偏高不良物質,例如反式脂肪、人造色素過多等等,但貼上「樣辨營養標籤」就「變成好像很安全、合格」,政府立了法例,卻沒有認真監管,不單止影響食物安全,也任由零售商誤導消費者。

3 則留言:

匿名 說...

China’s poor treated to fake rice made from plastic: report

http://www.rawstory.com/rs/2011/02/08/report-china-fake-rice-plastic/

匿名 說...

> 但「本地標籤」竟可以一式一樣

這簡直等於內地山寨貨整批貼上同一序號(serial no.)

陳大文部落 說...

2011年2月15日上午11:20 匿名:

係。情況就是這樣。法例是立下了,但當局並無有效監管機制,於是零售商及入口商只是「自願地」把進口食品作化驗,得出了「本地營養標籤」,時日過去,沒有監管,零售商就會貪方便及「讓消費者安心」,貼上公式化的標籤,表面上每樣進口食品都好像很妥當,但其實標籤不可信,只是任由進口商和零售商作假。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有了「本地標籤」,市民都以為安心了,但實情是不斷被騙,以前沒有本地標籤,看外國原裝標示反而會得到較真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