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8年9月20日星期六

辭 職 又 如 何

轉載:蒙牛乳業董事長牛根生的公開信


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 (2008-09-17 22:52:32)


【按】牛总开博以来,不少热心网友时常惠顾。无奈牛总事多,常常无暇顾及,有时一个月才发一篇博文。最近乳业惊现三聚氰胺事故,网友对蒙牛极为关注,希望牛总出来表个态。为了尽早解答网友的疑问,现将他今天在蒙牛全员大会上的发言概要粘贴在这里,供参考。在本次讲话中,他首先陈述了早晨召开的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目前几项举措的肯定: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上方向正确,在制订善后方案上思路清晰,在确保奶源安全上应对及时……其后,他把话题聚焦到——责任。

(工作人员注)



尊敬的各位员工: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是因为有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

昨天,是乳制品行业最为可耻的日子,根据新闻联播的报告,国家从22家乳制品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检出了三聚氰胺。

也就是说,全国一些婴儿的胃里,包括在场少数员工的孩子的胃里,或许就曾吞下过这种有可能让肾脏长出石头的怪物。

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事。是的,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马,以及他们的帮凶,其他人有谁知道暗藏在宝宝肾脏里的这颗“定时炸弹”?然而,“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尽管我们在全中国创建了第一批万头奶牛规模牧场,主要奶源掌控在自己的安全视线之内,但毕竟,哪怕1%的疏忽也可以给顾客造成100%的伤害!——由于全球检验传统的惯性,由于行业检测手段的局限,或者干脆说,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无知,我们没能完全把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阻挡在厂门之外,没有替孩子的妈妈当好安全卫士,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

我们要追究犯法者,严惩责任人,把制造灾难的那个“黑洞”完全堵上。

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们面前站着忠诚的消费者,背后站着投资的股民,四周还有广大合法经营的奶农……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

我们要为消费者负起责任。

对于那3个批次的问题奶粉,我们要干净迅速地全部召回。对因食用问题奶粉而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双倍赔偿;今后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我们负责到底。

我们还郑重承诺,为了做到对消费者坚决的、彻底的、全面的负责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蒙牛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奶粉要检测,液态奶要检测,冰淇淋也要检测。检测结果将于几天后予以公告。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市场上只存在安全产品,让全国消费者放心!因为我们不能判定坏蛋只做三鹿,不做其他企业;只做奶粉产品,不做其他品种;只做河北,不做其他省份。

我们要为奶农负起责任。

凡经检验合格的原奶,我们要一斤不少地按照合约继续收购。

我们要为股民负起责任。

企业当初是股东拿钱创办起来的,无论对于老股东还是新股东,我们都要为他们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责任。

我们要为经销商负责任。

近百万经销商、物流大军在前线兢兢业业,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汗水。

我们一定要与国务院、省市政府保持一致。

要懂大局,识大体,对各项政策坚决贯彻,认真落实。

我们还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在这场中国乳业责任事故中,我们三万员工是无辜的,你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本以为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是“龙种”,却想不到一些时候收获的竟然是“跳蚤”。但大家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考验面前,千斤重担我们一起挑。

我还想告诉大家,昨天我们管理层开会一直开到凌晨四点半,会议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但最后做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大品牌要负大责任。

无论是与非,无论长与短,我们都要坚决地、彻底地、全面地负责任。

为了承担责任,我们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

即使公司完蛋,我们也要毫不犹豫地履行承诺,把细节做到位,哪怕牺牲自我也要营造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乳制品市场,坚持我们一贯的“始终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立场。

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思考”。

最后,我在这里郑重宣布: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dac20100amsi.html?tj=1


******** ******** ********

轉載:中國著名打假專家「方舟子」文章


『蛋白精』的騙局


许多人喝牛奶是为了补钙,不过你如果留心一下国内鲜牛奶包装上的标注,一般没有列出钙的含量,标明的营养成分含量只有两种:脂肪和蛋白质。鲜牛奶有全脂、低脂、脱脂之分,其脂肪含量各不相同,而且在脂肪被视为健康杀手的今天,一般人不会在乎脂肪含量是否达标。蛋白质才是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鲜牛奶包装上都会注着蛋白质含量为100毫升≥2.9克,以表明符合鲜牛奶的国家标准(100毫升≥2.95克)。


生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以上,所以一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除非往原奶中兑水。要提防有人拿水卖出奶价钱,就有必要在收购生鲜牛奶时检测蛋白质的含量。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有几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食品工业上普遍采用的、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这是19世纪后期丹麦人约翰·凯达尔发明的方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牛奶蛋白质的含氮率约16%,根据国家标准,把测出的氮含量乘以6.38,就是蛋白质含量。


所以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不是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显然,如果样品中还有其他化合物含有氮,这个方法就不准确了。在通常情况下,这不是个问题,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其他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都不含氮,因此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很准确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但是如果有人往样品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高含量,用兑水牛奶冒充原奶。


常用的一种冒充蛋白质的含氮物质是尿素。不过尿素的含氮量不是很高(46.6%),溶解在水中会发出刺鼻的氨味,容易被觉察,而且用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格里斯试剂法)就可以查出牛奶中是否加了尿素。所以后来造假者就改用三聚氰胺了。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6%(含氮量越高意味着能冒充越多的蛋白质),白色无味,没有简单的检测方法(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这种高科技去检测),是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树脂、塑料、涂料等,目前的价格大约是1吨12000元。在生产三聚氰胺过程中,会出现废渣,废渣中还含有70%的三聚氰胺。造假者用来冒充蛋白质的就是三聚氰胺渣,国内有不少“生物技术公司”在网上推销“蛋白精”,其实就是三聚氰胺渣。在饲料、奶制品中添加“蛋白精”冒充蛋白质,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它的流行让这种本来免费的化工废料的价格攀升到了1吨300~400元。


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呢?有两种可能途径。一种是奶站加到原奶中。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因为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3.1克/升。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可以溶解0.31克三聚氰胺,含氮0.2克,相当于1.27克蛋白质,由此可以算出,要达到100毫升≥2.95克蛋白质的要求,100毫升牛奶最多只能兑75毫升水(并加入0.54克三聚氰胺)。另一种途径是在奶粉制造过程中加入三聚氰胺,这就不受溶解度限制了,想加多少都可以。


三聚氰胺在国内之所以被当成了“蛋白精”来用,可能是因为觉得它毒性很低,吃不死人。大鼠口服三聚氰胺,半致死量(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大约为每千克体重3克,和食盐相当。大剂量喂食大鼠、兔、狗也未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后似乎不能被代谢,而是从尿液中原样排出,但是,动物实验也表明,长期喂食三聚氰胺能出现以三聚氰胺为主要成分的肾结石、膀胱结石,并诱发膀胱癌。2007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导致许多宠物肾衰竭死亡,调查表明可能是因为宠物食品中混入了三聚氰胺导致的。那么三聚氰胺是否也会对人有同样的毒性?我们无法拿人体做试验,而即使患肾结石的人曾经服用过偷加了三聚氰胺的食物,也很难确定三聚氰胺就是罪魁祸首,除非患者的食物来源很单一,例如只吃配方奶粉的婴儿——没想到还真有人敢拿婴儿来做试验证明了它能吃死人!


有人认为既然蛋白质检测法的缺陷导致了致命的造假,还不如干脆取消蛋白质检测,默许牛奶兑水得了。其实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并不难弥补,只要多一道步骤即可:先用三氯乙酸处理样品。三氯乙酸能让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分别测定沉淀和滤液中的氮含量,就可以知道蛋白质的真正含量和冒充蛋白质的氮含量。这是生物化学的常识,也早成为检测牛奶氮含量的国际标准(ISO 8968)。“蛋白精”骗局在国内出现已有一些年头,“三鹿奶粉”事件不过是把这一“行业秘密”摆在了公众面前。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2008.9.14

(《中国青年报》2008.9.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au5o.html



******** ******** ********


轉載:中國著名打假專家「方舟子」文章


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数字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三聚氰胺,最高的达2563mg/kg,其他在0.09-619 mg/kg之间。含量最低的几家为:


  20 烟台磊磊乳品有限公司 磊磊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20 mg/kg
  21 上海宝安力乳品有限公司 宝安力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0.21 mg/kg
  22 福鼎市晨冠乳业有限公司 聪尔壮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0.09 mg/kg


此次检查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据2007年6月14日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NY/T 1372-2007《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HPLC测定三聚氰胺的最低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质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为2.0 mg/kg。上述三家配方乳粉测得的三聚氰胺含量均低于HPLC最低定量限,就不好说是真的含有三聚氰胺,还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检测三聚氰胺的另一种标准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这是确证法,比HPLC更敏感,最低定量限为0.05 mg/kg。显然,对这几批结果低于HPLC最低定量限的奶粉应该用GC-MS再做确证,以排除测量误差。在没有确证之前,就让这些奶粉下架,未免太草率。


即便确证了这些奶粉的确含有三聚氰胺,这么低的含量也难以确证是人为添加所致,倒很有可能是环境污染。三聚氰胺被广泛用于做树脂、塑料、涂料,能从聚合物中微量地游离出来,奶粉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三聚氰胺的轻微污染是可能的。我们应该区分真实含量和测量误差、人为掺假和轻微污染,这样才能既严惩罪魁祸首,又不滥杀无辜。


国内专家评定三聚氰胺在婴儿体内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奶粉15毫克。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据新华社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故答问》:


“据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院士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根据啮齿类动物试验所得最小无作用水平(NOEL)63毫克/公斤体重作为依据,按100倍推算到人体安全性,设定三聚氰胺的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TDI)为0.63毫克/公斤体重。我们在进行三聚氰胺风险评估时,以三聚氰胺的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TDI)0.63毫克/公斤体重为依据,考虑不同月龄婴幼儿的体重和推荐配方奶粉的食用量,进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安全阈值的推算,以最严格的0-6月龄的婴幼儿作为保护对象,每天最大摄入奶粉150克(以6月龄婴儿计),体重以7.0公斤计算,则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阈值应为15毫克/公斤。”


网上纷纷嘲笑陈院士把人当啮齿类,其实这是毒物学通用的做法,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其算法。算法介绍得颇为详细,但是按照这一算法做一番验算,会发现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阈值应为29.4毫克/公斤:


(0.63mg/kg x7.0kg)/0.15kg=29.4 mg/kg


怎么算出了15毫克/公斤?如果是陈君石院士一时糊涂算错,在正式发布之前、之后怎么就没有人做一下验算?


不过,考虑到有些婴儿一出生就开始吃配方奶粉,体重以6月龄的7.0公斤算并不合适,应该以刚出生时的3.5公斤算,这样的话,安全阈值倒真成了15毫克/公斤了。算是用错误的计算得出了一个可接受的结果。


这个数据公布后,伊利发表了一个声明,声称其儿童奶粉普通袋装三聚氰胺含量每公斤12毫克,低于安全阈值,所以是安全的合格产品。其实这个安全阈值只是个估计的数值,并不能保证就对人体无害。即使有一天有很确切的证据证明15毫克/公斤的三聚氰胺对婴儿无害,也不等于它就成了允许添加的限量。对于对人体无益有害的物质,总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在食物中。饲料中如果检出2 mg/kg的三聚氰胺尚且会被认为是不合格产品(见《2008年度辽宁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难道婴儿配方奶粉反而比饲料还不如吗?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岂止是不法商家的无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aul9.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