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經濟嗎啡與幸福萬能匙

現在政府很喜歡用「派糖」來形容給市民舒解生活困局的措施,「派糖」一詞其實內藏非常核凸而且有深厚潛台詞的意味,首先,政府先認定民眾不應該擁有任何社會福利,哪怕不斷為社會無限付出,而且認定市民一定是最低等,哪怕社會是由民眾而組成。既是低能物種,當然不配享有社會福利,庫房的錢由政府持有,現在的香港,變成市民的錢等同政府私產,怪不得財政司曾俊華厚著面皮公開說「政府有錢即是市民有錢」了,在具有濃烈中國人宮廷文化特色的特區政府眼中,高官就像大家族裡的大老爺,拿著鑲金的算盤計算家財,市民就是無數家丁,在宮廷文化裡,家丁絕對是下人,下人當然不能以下犯上,更不可諸多要求,有碗瘦米吃已皇恩浩蕩,不能吃飽也不致餓死,因為中國人生活智慧鐵律:吃得飽會作反,肚飽有氣有力,豈可得了?


所以政府在民眾強烈要求下,會稍作「派糖」,市民就像貧民地區向遊客乞錢的小乞丐,可能扔幾個錢,或派粒下價糖果,小乞兒樂上半天,這就是今天的香港,所謂國際金融都會,在「樓股起雙飛」及富豪雄霸社會金字塔尖的畸型生態下,我們香港人不斷被政府「乞兒化」,蟻民賤上加賤,蟻民的犧牲是富豪的生命能量,窮人「世襲貧窮」,富人不止肥到穿不了襪,連底褲也頂爆了。


政府向全港十八歲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市民派發現金六千元,但隨即又被未合符永久居民資格的大陸新移民罵爆,指歧視新移民,暫且不談論新移民問題,這種派糖是否好事?不如從另一角度看。


經濟嗎啡‧荒謬的萬能匙

說到派糖,已成為近年坊間信奉的「經濟嗎啡」,覺得「通脹不夠錢洗派錢貼夠」就是靈丹妙藥,就像不良醫生見你痛,不去根治病源,只用嗎啡來短暫麻痹痛楚,慣性派錢,即時快感,但通脹只會再度爆升,況且市民面對的不止通脹,是衣食住行整體性的成本失衡。之前幾年的所謂派錢,「有幸地」已納入公屋和綜援網的人才受惠,公屋免租兩月,綜援有雙糧,爭在未分花紅。政府和很多議員甚至短視的輿論界眼中,派糖是「幸福的萬能匙」,派了糖,總有人拍掌叫好,但問題的根源從不面對,通脹以基層日常食物最嚴重,又以大陸輸入為主,人民幣高企港元不斷貶值,加上財團壟斷進口和零售,這些都是通脹的禍根,租金貴到小店難以經營,變相無能力售賣其他東南亞較優質及價廉的食物,市民住屋支出超出負擔、交通費高昴等等,已超越「單純通脹」範疇。然而,政府卻認為「政府有錢即是市民有錢」,真正的社會財富從來鎖死在庫房,既不用來改善社會設施,又不制衡財團壟斷,連澳門人也醒覺,派錢不如改善社會吧,錢洗不了多久。垃圾的預算案,也很「醒目」地狂加煙稅,美其名為人民健康著想,無非是遮羞,搏取非吸煙的港式道德狂想者盲目支持。


政府除笨有精,大家切勿開心得太早,六千元又如何,社會很多崩潰現象,要改善動輒過千億,派六千元給全港年滿十八歲永久居民,埋單只是三百多億,化算到極,政府稱預算案已有充份咨詢,公布後激起民憤,財爺還一股正氣說沒有微調空間,連微調也不能,但又可以三天內反轉再反轉,忽然又可派錢,這個政府早已威信蒸發人所共知,更莫說誠信,又有說法指派錢有助平息八十後的怨氣,或者我們又看看為何這麼多八十後既擁有高學歷但生活堪苛。


自從我偶像董建華時代開始,創立了「教育泡沫」,並以「學位大迷信」為基礎,說穿了,只是透過所謂不斷進修來安置失業大學生,副學士課程也是難找工的中學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避難所,時日過去,教育泡沫爆破,出現「學位海嘯」,於是我們看見很多高分低能、落難大學生的例子。學位本來是踏上美好前途的門票,但現在畢業不單止失業,並成為「教育負資產」,首要任務不是找工,而是還一身教育債。心水清計一計日子,這一大批年青失業者,八十後佔大多數,還未計什麼 IVY、副學士畢業的人,教育泡沫,專上教育為求學費漠視質素,淪為「教育豆腐渣工程」,遇上微震即塌個稀巴爛,但又要拼命還學費債,加上社會資源嚴重錯配,每件事總有前因後果,八十後是否可單靠這區區幾千銀降火呢?


話說回來,其實也明白坊間不少聲音很渴望政府派糖,在普遍港式快速思維下:「唔夠錢洗咪派錢貼夠佢囉」,派錢能即時營造「忽然小富」開心現象,但問題在供與求的對沖下,多人花錢買貴貨,零售商又會相應托價,因加得減打了和,過往例證公屋區多綜援戶,發了綜援雙糧又免租後,物價再爆升,超出派錢的功效,派的錢快速花光了,物價加快減慢,形成更嚴重的通脹。在經濟蕭條和通脹下派錢,是最消極和火上加油的做法,街市肉食又大幅加價,預算案公布前還會些微割價求售,超市一些日常食品也升價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了派錢推動消費只會變相帶動托價。3月6日大遊行人數單薄,又無奈再一次證明香港人的盲目溫馴,嘴邊無限怒火,但只要塞少少錢,又會變回乖順小貓。


當然,我不讚成單純派錢,有人會非黑即白地認為我一定是有錢人不關心民困,現在香港很流行非友即敵和絕對道德觀,所有事必須 1+1=2,沒有熱淚拍爛手掌的激情等同冷血,但我必須指出,政府雖然紙老虎,但一眾智囊也不是傻,看中了港人的簡單思維,就會運用表面善良暗藏利刃的魔鬼政策整絕港人,又當然,在六張閃令令金牛面前,很多港人都會真心相信派錢就是幸福的萬能匙。


作為政府,面對民憤所責,理應做大事:回購領匯、收購東西兩隧、全面取消殺校、全面小班教學、大力增撥醫療資源、落實取消強積金,增建公營安老院,適量復建居屋、大手增建公屋、地區性全面交通補助(不是少少津貼)等等,反正庫房有好多憶,難道又是財爺另一金句:「積極看守型財政等於進取」?


也總有人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什麼教育醫療、公屋居屋、隧道領匯等等都是很遙遠的事情,建公屋也要幾年時間,但退下來想想,政府若果願意落實以上提議,雖然要時間進行,但必然能真正改善社會深層次怨憤,而且為窮苦大眾帶來希望,時間總會過去,幾年就幾年吧,到時就會享受美好成果,公屋居屋也可制衡瘋狂地產霸權,但政府不敢做,理由簡單,高官等退役快快往大財團效忠,全部是既得利益作祟。


「奴不可破」的代價

香港已經要提升到要改變社會的基礎結構來達致改善貧富極端懸殊,理性冷靜遊行有用嗎?或者已變成港人的消閒活動,政府只當市民自我娛樂。當前刻不容緩的訴求方式,就是全面進取地抗爭,政府開了先例派慣錢,就有籍口不改善社會病源,很多思維簡單的市民也會覺得政府不怎麼衰,因為見你不高興就派些少甜頭,小恩小惠就像百貨公司把過氣次等倉底貨來開倉大優惠,但物非所值,只是感覺較為良好。


奴性並非生存之道,這話已講到口臭,聽上去都覺得厭煩,奴不可破的代價,必然世代捱苦,年青窮人可想象自己的兒女未來會「世襲悲哀」,在奴性的醬缸裡繼續下沉發霉,苦到連感覺都失去,要脫離奴隸枷鎖,不嘗試打破醬缸,說什麼也沒用。


陶君行的社民連黨員向特首曾蔭權「以栗米班腩飯問好」,這兩位年青人膽色過人,也富有創意,看來栗米班腩飯應該列入香港文化遺產之一,其不止小菜,也是「另類大殺傷力武器」,近日聽見有聲音罵陶氏社民連靠衝動搏上位,我個人認為這責難很無謂,在變態的香港,不可能用正常人態度向政府表達心聲,因為政府已不能聽得懂人話,無論如何,有膽色挑選強權的抗爭者,只要為社會大眾帶來幫助的,都應該記一大功。

4 則留言:

匿名 說...

香港社會已經變態到.
覺得示威者係刁民.要鎮壓.
警員係弱者,需要保護.

我真係說服唔到哩d人,唔去做奴隸.

我不是港哩 說...

上週日有幸向馬草泥請教,他也認同80后只有移民才能逃出生天……

港哩的奴性就算孫中山再世也無能爲力,何況毓民、草泥?

陳大文部落 說...

我不是港哩:

但移民話移就移咩,移去邊度先得架,仲有,移民都 $$$$$$$$$$ 架陰公~~~

我不是港哩 說...

投資和技術移民對窮二代都不容易,只剩下通婚一條路可走。

港男去新西蘭找鬼婆,港女嫁富二代華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