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書展福音:o靚模的詩篇




( 網民創作,經本部落修改及加長 )


寫真要買周秀娜

幻想最好搵 Kama

想玩4P要 Hotcha

最索都係 Angela


無敵胸襲 Lavina


微波天后 Theresa


八模寫真誇啦啦


師奶見到屌那媽


明光社要做嘢喇


男 Fans 對 o靚模表示讚賞



( 讀者如有興趣可繼續創作,本部落會用作貼堂 )





心靈嗎啡系列: o靚模 Rainbow 胡心諾罕有 Collection

(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

















鑑於有劇毒少男非常迷戀o靚模 Rainbow 胡心諾,本部落特別獻出她成名前罕有 精選Collection。


( 17歲的 Leon帶齊沙灘蓆瞓街等入場,並向記者展示偶像 Rainbow的寫真。)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o靚模その☆天国☆:Chrissie 周秀娜


( all photos can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








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惡霸偽善書商齊反o靚模




( 以下藍色字為本部落回應 )


六大書商聯手抗 o靚模


( 蘋果日報 2009-07-21 )


【本報訊】去年書展金融投資書籍大熱,但今年經濟不景,投資書數量銳減八成, o靚模寫真集乘勢崛起。本港六大書商預料,今年書展愛情、趣味、健康飲食及時事教育等書種成為新寵,並聯手推介十本好書力抗 o靚模寫真。


回應:乜書展唔係要好撚講求文......化㗎咩?書展嘛,根據「文化人」嘅標準,嚟得書展嘅市民都應該要好撚有文化㗎喎,正所謂出口成文,學術雅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呀、擁有國際鴻圖視野呀、學貫天南地北、乜乜七七㗎嘛,乜『愛情、趣味、健康飲食』係『高尚文化雅士』追求嘅咩?

明報出版社主打新書《阿蘇搵食卡之無敵飯局》。

皇冠、明報集團、商務、天地圖書、三聯及新雅六大書商,將於明日在灣仔書展推出逾 200本新書。明報出版社總經理蘇惠良表示,去年書展大賣的投資書,今年受金融海嘯影響風光不再,出版數量較去年同期大跌八成,取而代之是一些健康飲食、歷史保育及趣味性書籍。公司力推的《阿蘇搵食卡之無敵飯局》,食家蘇施黃以搵食卡形式介紹餐廳及其心水菜式,還有「一睇就明」的地圖。


回應:唔好意思,蘇絲黃係食家嚟嘅咩???唔係下話,咁都叫食家,咁樓下電吞麵檔阿昌叔、朱師奶個女阿珍都可以叫自己做食家啦。睇o靚模都好過睇你蘇絲黃啦,收皮啦你。

駛唔駛推介埋『志暈飯局』呀?

如果話o靚模書低俗,咁呢啲乜乜蘇絲黃垃圾書,又有幾『文化』呢?


商務零售總監尹惠玲表示,今年投資書銷售量較去年下跌五成,今年會以趣味性及教育書籍為主打。作者古天農所著的《天農百部》分享 100部父母必讀的好書。此外,天地圖書推出《我的低能大肚之道》,作者馬仔講述懷孕期間的樂趣。


回應:好奇一問,阿邊位先生,閣下老婆懷孕關人撚事咩,就好似前文《沉默的o靚模》已經指出,坊間好多垃圾書,連屋企養左隻貓仔狗仔、今日食左蛋糕仔好開心呵、老公老婆我愛您、自戀狂無聊日記...都可以出書,呢,嗱嗱嗱,就正如呢本講自己大肚生仔嘅日記書,仲要係漫畫形式,係漫畫喎,乜唔係應該去漫畫展咩!?既然講到書展係「好撚有文化」,書商又話投資書銷量大跌,喂大佬,啲書商本身都唔係講文化㗎啦,只求氹人買垃圾書賺錢咋喎。



對於今年 o靚模寫真集入侵書展,三聯書店市場營銷部副經理梁麗嫻表示,文化書籍不會與 o靚模有競爭。新雅董事總經理梁榮錝表示,家長們十分着重健康文化書籍,「唔好俾 o靚模文化衝擊到。」


回應:唔好講廢話啦,健乜撚嘢康吖,講來講去一個字:錢。錢錢錢。最緊要有傻瓜買出版商嘅垃圾書、倉底貨。 啲出版商自己無得出o靚模書,咪吹捧「健康文化」囉。

o靚模工業

在《 沉默的o靚模 》文章中,指出新興起的少女模特兒:o靚模對商業社會的重要性,及本港書展活動淪為垃圾化的周邊因素。就算社會不曾出現o靚模,書展也可由其他原因導致垃圾化,例如劣質書等等,書展固然是展銷各類書籍的商業活動,但如果把o靚模視為把書展低俗化的唯一因素的話,不如先研究何謂「不低俗的書」。


在前文也指出,坊間本來已存在很多類型的垃圾書,究竟是出版商只顧生意不理文化質素,還是太多新潮人過份熱愛作家夢,有時候是雞和雞蛋的問題,既然市面上垃圾書不絕,沒有o靚模也不見得令書展高雅化。


不少男士們都喜歡看o靚模,男人看美女心態正常不過,就算女人也會偏愛看美好事物,用無限道德清教徒的態度去批判o靚模,在商業社會裡似乎很無謂,況且反對人士也不見得有充份理據。o靚模或什麼模也好,有市場就可生存,這是很基本的商業市場概念。



究竟o靚模為何會大行其道? 不如我們從基本步去作出解讀:




「少女甜美笑容總是令人神往的」


談少女的甜笑,不得不重提「港女」。港女最深入民心的形象,不外乎「斜斜眼嘴 Miu Miu 惡形惡相」,那種流露在眼神嘴邊的勢利目光和挑釁神態,人見人憎,影響市容,阻礙人與人的溝通,男人見到討厭之,連正常一點的女人見到也敬而生畏,就如閣下在動物園看見那頭非洲豹窮凶極惡嚇人神情一樣,只想避之則吉。


小時候,「陽光檸蒙茶」廣告告訴我們,少女情懷總是詩,青春少女純潔爛漫的面龐襯托著甜蜜笑容,如陽光中的微風,暴雨過後的驕陽,優雅湖畔的美艷荷花,如詩如畫,令人心廣神怡,真是飯都食多幾碗,但在街上遇到的,卻是比瘟神還要討厭的惡霸港女,她們的奇詭奸笑,見到陌生人像雷達一樣從頭到腳打量一番,腦海中即時精算對方是否才俊或『財俊』,是否「筍盤」,港女欠缺的笑容,o靚模幫到您。



「偶像明星已成為醜陋的典範」


偶像歌星明星吸毒、夜蒲、淫亂、私生活極度不檢點已是家常便飯,政府還大花金錢聘請這些外表風光內裡骯髒的所謂偶像做宣傳大使,除了諷刺到極,有些青少年由於被偶像感染,有樣學樣,連禁毒大使也在日本藏毒被捕,男女明星被指包養時有所聞,偶像究竟是什麼?在今時今日可以用「垃圾」來形容,五音不全當偶像歌星,演技差到不知所云的做偶像影星,爛 Gag 搞笑戇鳩當有趣的就做電視節目主持,這種不知所謂的醬缸風氣,娛樂公司用盡方法愚弄市民,把一堆垃圾包裝成偶像來賣錢,當市民是傻瓜。


雖然個別o靚模也有學業不佳或夜蒲等情況,但不要忘記,o靚模比偶像明星親民得多,o靚模工作通常是推廣產品,並非自我推銷,總好過那些扮型扮醒又沒料子的偶像。



「少女力量的掘起:o靚模新勢代」


又不得不提「港女」。港女曲高和寡,用最高標準看男人,也有數不盡的狂想,對於一些孤獨自悲又自戀的潮人港女來說,總認為男人不是好東西、男人都是沒用的廢柴、每日照鏡子當自己是名媛、嫁個有錢人、美麗一輩子、青春與妳常在,男人要像哈巴狗笑哈哈,經常幻想自己每一分鐘都是 Sex & the City ,身材吹喇叭個樣屌那媽,魔鏡魔鏡我最靚,秦始皇到死前一刻還找不到長生不老藥,港女們也找不到,唯有不斷用千奇百怪的美容品以求保住青春。



當社會上的港女風氣過度膨脹,莫說男人頂不順,其他具有時代智慧的都市女性也不值港女歪風,港女不單止嚴重影響社會運作,也對其他非港女流派的女性釀成不公,與此同時,新一代少女力量的掘起,強勢出擊,少女有的是青春,有的是魄力,她們帶來笑容,帶來商機,有助本港商貿活動,令市民得到歡樂,當市面上已充斥過量港女,少女力量是社會強心針。



「中國o靚模已準備就緒」

香港的o靚模,就是源自日本一直流行的美少女,日本美少女擁有全方位功能:拍寫真集、電視節目、電影、流行商品推廣 ( Show Girl )、各類競技比賽的助興女郎 (例如賽車女郎 Racing Queen ) ,是一門很強大的工業,帶動了無數工商命脈,百利而無一害,日本的潮流文化是亞洲最頂尖,甚至部份超越歐美,當中美少女佔有重要地位。



香港自九十年代中期,中港婚姻開始普及,新一代少女結合了國內婦女的改良型 DNA,從身高、身材、發育周期、面型輪廓等等,比傳統香港廣東派呈現大幅改良,傳統香港人以廣東為主,不論男女,身型偏矮、女孩因為矮而導致易肥,眼睛偏而細,面容輪廓不分明,這些中國廣東人特徵都不是美人原素。但中港婚姻帶來了很多外省婦女特徵,例如皮膚較白、高細鼻樑、體型達五呎二吋以上 。很多地道香港女性都是五呎或以下、或長得高但像火柴人,太瘦或太易肥,這和遺傳的 DNA 有關。



在中國,美少女是不愁供應,現在國內就是要看香港的o靚模市場能否大行其道,只要香港行得通,大陸便可快速開動美少女工業,把中國經貿推向新紀元。目前國內也有類似美女o靚模的展覽女郎,但缺乏大方向,也很零散,若果香港能成功建立美少女o靚模市場,就算本港不夠o靚模,大陸也可提供補助機制,令商品推廣業務生生不息。


o靚模就是明日商機,今天的商貿發展推廣趨勢。



「o靚模與社會共融」

看倌可能認為我是天方夜天談,但如果閣下是潮流商品的生產商,早已明白美少女對推廣活動的重要性。花費巨資聘請明星做代言人推廣日新月異的潮流產品是不智的,前篇文章已說過,明星既然已身兼多種品牌代言人身份,再請他們做推廣只會很雜亂,完全不能彰顯品牌特色。明星雖然有一定號召力,但過高的聘用成本直接影響產品盈利。尤其當明星被揭發荒唐行為,代言人聲譽一掃而空,反而對品牌構成負面影響。此其一。


其二,o靚模美少女穿梭各類大小展覽會,除了令人流量和消費力大增外,對數碼攝影產品和相關電腦配備的代理商來說,有o靚模就有大批攝影者,間接刺激了數碼映象產品及周邊物品的銷售。


書展有美女o靚模在場,人流增多,只要安排得宜,o靚模帶動氣氛,絕對有利書籍展銷。中國香港目前最需要的是社會共融,展覽是其中一種良好渠道,展覽為市民帶來歡樂,人人去得開心,o靚模帶動多種行業,在繁重的都市生活中,市民得到歡笑,展覽根本就是大型的歡樂活動,無必要時刻吹捧道德高地,亦無須把o靚模妖魔化。特區政府經常強調的經濟轉型,o靚模業已是其中的表表者。



推薦閱讀:


沉默的 o靚模


資訊文章:

o靚模大躍進之: 三反五反


反o靚模盟主與o靚模會談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反o靚模盟主與o靚模會談








( 蘋果日報 2009-07-18 )


身為反 o靚模網民之首的張振海,昨日與 Lavina相約在中環一餐廳內進行對談,因先前曾屢次隔空過招,有過種種誤會,起初兩人均表現拘謹,雖然相鄰而坐,但彼此間隔着十丈遠距離。 18歲的 Isaac面對 34E的 Lavina更表現得頗不自然,還是 22歲較成熟的 Lavina先打破隔膜,主動坐近 Isaac身旁,並在自備的《夏之盛放》寫真集上簽名送給 Isaac,其後 Lavina推銷自己的寫真集時, Isaac也投以欣賞目光。以下是兩人的詳談內容。

L: Lavina  I: Isaac 記:記者


L:我哋本寫真集係經過審核,係適合嘅……即係唔使包膠袋,唔係淫褻。( Lavina逐頁逐頁翻開《夏之盛放》寫真集)我哋本寫真集係一個愛情故事,相片係陪襯,本書都好健康。

I:你揭嗰陣我有睇過,冇問題㗎,我覺得 OK,健唔健康每個人定義唔同,我自己覺得冇問題,好多男人自己平時睇嘅更加過份。(摸頭笑)

L:我哋好多相係着番衫,唔係故意賣弄性感。

I:(猛點頭)係呀,係呀,着比堅尼影相冇問題㗎,去沙灘都大把比堅尼啦。

( Isaac被 Lavina一輪嘴的硬銷攻勢打動,態度開始沒有之前強硬。)

I:我係針對太過火嘅宣傳,令書展道路好擠逼, fans叫囂,影響書迷,我建議將書展同寫真宣傳分開,咁你哋都有充足空間,咁你樂唔樂意有新嘅展覽?

L:(認真的思索一會)香港係有言論自由,大家可以表達自己嘅意見,我贊成大家講出自己嘅心聲,但要尊重別人,有時會言論過激。我有睇番你嘅回應,我知你嘅初衷唔係咁,亦都唔係主要針對 o靚模。

I:其實我係對事不對人。

L:你覺得其他藝人出書又點?

I:如果造成騷動,影響書迷,當局都要管理。過往有經驗,太多人衝住明星而嚟,為影相、握手同簽名,秩序有問題,未必寫真集造成混亂。
(雙方圍繞書展問題理性討論了一輪,關係和睦。)


獲贈寫真集稱會珍藏


記: 呢次接觸過 Lavina後,會唔會對佢印象改觀?

I: 性格好好㗎,我覺得佢( Lavina)講嘢好 make sense,幾好。

L:評價呢?

I:係 OK嘅。

( Lavina再三提醒 Isaac要好好珍藏她的寫真集, Isaac表示會尊重女友意見才一同欣賞。)

其後 Isaac主動提到 o靚模周秀娜在書展舉行獻吻會有問題,他說:「好有可能造成滋擾,首先會排長龍同喧鬧,獻吻會呢樣嘢一路以嚟都冇,同書展冇關係,簽名會都仲話簽喺本書度,一年一度嘅書展應該維持佢嘅獨特性,邊個係周秀娜,我都記唔出。」


18歲英國留學生張振海( Isaac)日前在 Facebook發起反 o靚模大聯盟,瞬間成為風頭人物。雖然事後 Isaac入後波改口稱沒有反 o靚模,只是針對貿發局云云,但其底細已被網民起乾起淨。他的 Facebook有 600多名好友,而找來的照片中, Isaac穿上「 Sex Professor(性教授)」字樣潮 T,又試過舉反 V手勢拍照,可見他平日愛好抱不平。





採訪手記:挺胸合照「動 L」上身

Lavina昨日因工作姍姍來遲,累 Isaac呆等 1個鐘,不過她十分識做,甫見面即主動與 Isaac握手,不過 Isaac懶洋洋坐在座位上,握手時未有站起來,幸好對談的過程中二人有傾有講。臨離開前 Lavina再次主動跟 Isaac握手道別,並送上親筆簽名的寫真集《夏之盛放》給他作紀念禮物,這次 Isaac雖然有站起身,但站姿如「攣弓蝦米」, Lavina即喝一句:「你企直啲啦,影相靚啲。」 Isaac馬上「動 L」上身,挺直腰背與挺胸的 Lavina合照,相映成趣。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犬儒與病態:一個前TVB記者的自省

拍了廿年紀錄片,從港台電視部、九七前的亞視、加拿大新時代電視,回流後二零零二年加入無綫新聞部《星期日檔案》出任首席編輯,曾經以為自己專業又「正常」— 評斷是非、邏輯思維、尋找素材並在死線和限制下完成任務。去年底去職轉投傳媒教育,拉開距離才看到自己的犬儒與病態。


  兩年前編《檔案二十年》專輯,從收藏庫搬出過千集故事,部份更是八、九十年代看過的《檔案》經典,周末在無人的辦公室閉門觀看,不需要再和被訪者保持距離,心情隨著主人翁的命運起伏跌宕。和很多新聞部同仁一樣,我們相信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我們也在紀錄歷史。


受爭議的新聞處理


  紀錄歷史,曾經是港人對無綫新聞的期許。處理新聞何時變質?我相信和零四年新聞部改朝換代有關。但新聞是專業,報導出街要經過重重關卡,為什麼「偏頗」的報導可暢通無阻?這幾年事例甚多,下面是較深刻的。


  二零零六年八月駐京記者做直播:「《海峽時報》特派員程翔今天被正式起訴間諜罪,消息指他為台灣XX基金會寫稿,每篇稿收費XX。」記者不用道明消息來源 - 是線人或是國安?新聞可以過關?雖然對報導充滿疑惑,但觀察其他同事反應平靜,似乎已習以為常。


  對電視新聞從業員,無綫的優勢很明顯:收視率、薪酬和社會認同而生的「虛榮感」都比其他媒體佔先,這些都是內部制衡力量特別薄弱原因。和很多機構一樣,提出不受上司認同的採訪議題後果明顯,仍然喜歡這份工作只好妥協。「事旦男」舉牌事件反映公眾的容忍已到極限,要求YouTube拿下片段是無綫一貫霸權主義的反照。


  以下列舉最受爭議的新聞處理: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錄音帶於五月十四日曝光,消息傳出各媒體下午一時半開始重點報導,無綫《六點半新聞》卻隻字不提,至晚間新聞才簡短提及,這與新聞的爆炸性和重要性不符。


  「六四」二十周年紀念日,無綫《六點半新聞》以第三條報導「六四」消息,頭、二條是天水圍學生濫藥及立法會研究延長長者乘車優惠。相對其他同類媒體 - 有線新聞、now新聞台及亞視新聞俱詳盡報導,亞視《六點鐘新聞》更佔據完整第一節。


  無綫有關「六四」的報導和專輯不合比例地少;以廿四小時新聞台為例,接受有線及now新聞台專訪的敏感人物包括王丹、吾爾開希、丁子霖、鮑彤、方勵之及方政等。無綫不單沒有專訪這些關鍵人物,播出的平台也棄用《新聞透視》較批判性的方式,改用較軟性的《星期日檔案》,迴避談核心問題的困窘。


  以同類節目比較,香港電台電視部《鏗鏘集》四集《走過二十年》步署精密,出動兩名資深記者,去年十月始於法國、北京和美國採訪,《回家》、《解結》、《延伸》及《守望》編排細膩、借古諷今,從歷史展望未來,是理想的公民教育範本。有線新聞的《神州穿梭》於年初起動,《猙獰歲月》及《回鄉夢碎》由專跑中國新聞的資深記者操持,努力還原歷史面貌。反觀無綫《星期日檔案》的《他們的8964》只在本地拍攝,對事件的檢視與「六四」二十周年的重要性不符。


  新聞自律雖然離市民生活很遠,但年輕人組成「香港投訴合唱團」創作的歌詞,反映觀眾不再被動接受資訊:「CCTVB最快最新、事事旦旦無法過問、報導缺實欠公理、當我係傻要我睇、連篇大話嚇死你。」本來可以疏導觀眾情緒的廣管局電視台牌照公聽會和立法會會議,無綫總經理陳志雲並無善加掌握,反而傲慢回應,觸發更激烈「反無綫」浪潮。


  陳志雲指「路透社規定《趙紫陽回憶錄》的錄音帶要在八時後才可報導,故此六時半新聞未有報導。」(《蘋果日報》零九年七月一日)。這種解說連中學生都說服不了;新聞以快為先,廿四小時新聞台更責無旁貸。新聞部主管考慮政治風險,大可出卅秒「四平八穩」的hard news;但竟將重要新聞由午後拖延至深夜,失誤還要推諉於路透社。


  對於「六四」當日維園集會不作頭條,陳志雲解釋是由於集會「尚未開始」,又指「新聞部完全獨立。公共事務部過去廿年,每五年都會製作「六四」特輯,在「六四」二十周年當天,在《六點半新聞報道》中有關「六四」的新聞也長達八分十二秒。」這些繞過問題核心蒼白無力的強辯,愈說愈無力。


捍衛新聞編輯的防線


  新聞獨立是新聞人以生命捍衛的防線。一九二六年在內地創刊的《大公報》雖是民營,但在抗日和國共兩黨拉攏的動盪時期不偏不倚,總編輯張季鸞提出四不方針:「不黨、不賣、不私、不盲」贏得各方尊敬。張季鸞給同仁的信中說:「假若本報尚有渺小的價值,就在於雖按著商業經營,而仍能保持文人論政的本來面目。」


  無綫新聞編輯方針的「獨立性」出現根本變化,與其推諉予管理層,首先還要躬身自問。年前《星期日檔案》在美國採訪「中國熱」,記錄中外人士熱衷孔子學說。節目播出後總監帶著記者們,與負責海外市場的高層去探討「商機」。去年十月開始,所有跨境採訪,近如深圳、東莞,都要由總監親自向老闆娘匯報才得拍版,重大新聞亦然。新聞突發事故多,賺大錢的企業努力約制成本之餘,並沒有對新聞編輯政策獨立有起碼的尊重。這大半年已經有眾多採訪計劃,因為「不被告知」的原因而泡湯,當然包括今年《星期日檔案》倡議的兩集「六四」專題,計劃往美國和台灣採訪。


  總經理陳志雲掌政後,打破歷年「總經理」的定律。隔天散見於各報娛樂版,不單對娛樂及資訊節目事事參與,《志雲飯局》間中還會在新聞時段出現。《新聞透視》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地質公園》專輯中,陳更以「保育人士」身份隨香港大學師生團參觀深涌、茘枝莊、赤洲並暢談生態保護。


  五年前我為《星期日檔案》拍「六四」專輯《離家十五年》,是工作生涯最艱難的採訪。難不在題材而在後面的拉鋸。我們建議採訪王丹、丁子霖,主管以「沒有新意」為由否決;反建議採訪吾爾開希及柴玲等主線,但前者形象負面,後者早已離開民運從商,為我們拒絕。「擦邊球」最後僥倖通過但層層審視,六月七日的檔期,為加強審稿時間一度建議推遲一周播出。新聞和敏感之間取態明顯。


  離開無綫半年,看見自己的犬儒,對偏頗報導也「習以為常」。「事事旦旦」以後TVB前線記者備受攻擊,是無辜的受害人。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大氣電波屬於公眾,群眾的忿怒可以理解。但監督社會公器更有效的方法是出席廣管局本月十四及廿四日舉行的公聽會,發抒己見。若還起不了制衡?那可能要學效內地廿二位媒體人、律師及學者聯署公開信《抵制央視,拒絕洗腦》。將謊言和洗腦拒緒門外。


羅恩惠

傳媒教育工作者、
獨立紀錄片導演

o靚模大躍進之:三反五反!!!


東方日報 報導 2009-07-18

A.Lin被 out:咪要腰斬美女廚房?

靚模「肉光氾濫」引起反感,身為電視台高層的陳志雲肅清歪風,一聲令下封殺她們亮相節目,更呼籲有志入行者「賣藝不賣身」,靚模A. Lin聞言即說:「咁《美女廚房》咪要腰斬?」


當網民發起反靚模行動組織,禁止她們亮相今屆書展的同時,無綫總經理陳志雲昨午出席活動時,談及他即將推出飲食新書,並將於書展舉行座談及簽名會,他坦承也不鼓勵靚模「歪風」繼續。


陳總說:「呢股風氣喺歐美、日本都好流行,依家先吹到嚟香港啫。好明白家長擔心啲乜,所以贊成書展另闢一個位置畀佢哋,大家可以選擇性行唔行過去。我亦有同同事講開,錄影咗嘅節目冇辦法啦,跟住嚟嘅就唔好,呢種風氣唔值得鼓勵,肉太多嘞!」


港男廚神飛靚出局

言下之意下令全面封殺靚模,在陳志雲一聲令下,將於下星期六(25日)舉行的「2009香港先生選舉」即時首當其衝,其次是請一眾靚模出賽的《美少女廚神爭霸戰》,亦決定將一班靚模「飛出局」!


據悉,本屆港男有意邀請靚模如E Cup Baby、Lavina、Rainbow及Kama等出任模特兒界別組評判,不過監製何小慧接獲陳總order,即表示評判卡士尚未落實,她說:「不過公司行政上需要,我哋都會配合嘅,可以邀請多啲其他模特兒(當評判)㗎。」一班靚模未能奉旨
A. Lin被封殺,原本有份上《美少女廚神爭霸戰》,已成泡影。

-------------




Race拋胸斥靚模教壞人


黃婉佩(Race,前名黃婉伶)昨日與四位靚模Monique、Suki、Sherry及Salad出席「GFun聯萌」,即將推出寫真集《我‧黃婉佩》的Race,對一班水着G模拋胸互撼說:「藝人入行有唔同途徑,我覺得佢哋想利用靚模個名入娛樂圈,認為係最快方法,可能佢哋啱啱出道淨係睇表面,其實性感還性感,唔好覺得愈着愈少就係好,唔好教壞下一代!


之後Race再到銅鑼灣ToyWatch專櫃舉行寫真集宣傳活動,其中二百本寫真集會送上百搭錶帶,她笑言會預留五十條送給朋友、緋聞男友及家人,她更即場展示寫真集中一幅照片說:「當時我着咗件肉色緊身褲,雙腿張開,嚇到阿媽以為我冇着褲!」

-----------





Yumi Melody出席書展唔敢拋胸


靚模進軍書展,反對聲音日漸激烈!對於有人為反模而靜坐抗議,Yumi及Melody表示:「其實都有啲擔心,所以公司請咗好多保安。(Lavina唔搞簽名會。)因為佢太紅、太性感,但我哋唔係太性感。(覺唔覺少個對手?)唔關事,仲有好多人出寫真,都唔怕。」


Melody自言書展當日只會穿背心及短裙仔到場,不會穿 deep V拋胸上陣。她又稱公司稍後會安排她們到旺角測試人氣反應,問她可擔心被掟鏹水彈?Yumi與Melody異口同聲說:「好驚!」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沉默的o靚模



o靚模」是香港新名詞,在文章開始之前,我必須很清晰去解說什麼是「o靚模」。


o靚模是什麼?


有些港式女士對「o靚模」存在誤解,例如聽過不止一次有港式女性喜歡形容o靚模為肉彈」、和夜總會小姐類同;男性因不外乎看美女心態,誤解少許多。o靚模的意思,就是一群年齡介乎十多歲至廿五歲前的年青模特兒,「o靚模」出自「o靚妹」原意,只是加上模特兒( Model )簡稱。o靚模不同於我們在時裝雜誌常見的知名行天橋模特兒,除了前者知名度遠遜於後者外,年齡也比時裝表演的 Model 少了一截。o靚模的工作,主要來自不同的 Model 公司或產品推廣公司,少女被取錄後,會被安排不同工作,最為熟悉是『Show Girls』,例如推廣潮流電子商品、影音器材、數碼相機,當中最大市場為電腦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有點吊詭,雖然銷售量多,但聘請大明星或知名模特兒作推廣花費太大,而且這些在電視上常見的所謂明星,已掛了許多不同代言人身份,對於日新月異的潮流電子消費品來說,宣傳效果會打折扣。


o靚模對社會的貢獻


o靚模另一個市場,就是「私影活動」。私影即是小規模以十多二十人為單位的攝影活動。港式女士請又不要強加「一班鹹濕佬集體影裸女」的曲解,香港的 Stereotype 和謬論已夠多,聽得多令人作嘔。私影活動一般以時裝和泳裝為主,也包括藝術和技巧性拍攝,例如攝影班導師聘請o靚模,讓學員在拍攝過程中學習打燈、曝光技術和構圖美學等等,要一般攝影愛好者大花金錢聘請知名模特兒是沒可能的,而且有名氣的模特兒又比較大牌,也不會看得起「一般攝影師」。



於是,o靚模自數碼相機全面普及後,她們佔有很重要的功能作用,很多攝影者都喜歡為o靚模拍照,o靚模由於無甚名氣,所以態度很好,合作性強,沒有八婆臭串作風,而且o靚模樣貌其實不比明星遜色,很多都是美少女,少女總喜歡讓人拍攝美態,o靚模與攝影,是共生關系。



容許我有點不客氣地說,實在沒興趣再討論港式女士們喜歡搬出來的「o靚模會否敗壞道德情懆風氣」、「o靚模是否貶低時代女性的高尚風雅」等等,這些都是孤獨又貌不如人的中年潮女喜愛的霸權理論,不值得花時間拍馬屁研討。



電子、電腦產品日新月異,用家多是年青人,o靚模的親民作風,深受商界和消費者歡迎,o靚模青春貌美,推廣產品時通常會穿上較性感的裝束,例如迷你裙、三點式泳裝等,對年青甚至智力正常的男士來說,看得舒服,買得開心,是商業上的雙贏局面。


拿起道德鋤頭,反o靚模去!


一年一度書展在即,近日有人發起「反o靚模」行動,主要指謫o靚模在書展賣肉,令書展垃圾化、娛樂圈化、o靚模充當才女、作家、阻礙出版商和愛書人的閱讀文化云云。

該行動名為『抗議書展垃圾化,請「o靚」模們滾出7月香港書展』。具體主旨如下:

--我們不要「o靚」模們在書展裡扭腰發姣惹人騷動;
--我們不要「o靚」模們在書展裡袒胸露肉搏取傳媒攝記擾人不斷的連環閃光燈;
--我們不要「o靚」模們那些無意義的簽名會、握手會,讓職業FAN屎們來個長長人龍阻礙我們這些愛書人的自由進出。
--「o靚」模們,香港書展不是你們上位的舞台,請你們滾!不要再在此丟人現眼!


本人一向十分識撈,識時務者為俊傑是我的座右銘,既然提到文人雅士高尚情懆學術典雅世界視野,談到閱讀文化,自然想起「高尚文化人」和「學術雅士」的風采,因此想以「文藝風雅的君子角度」,看看「書展為何會垃圾化」問題。


令書展垃圾化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近年較顯著的:


自資出書垃圾化


現在人人可以是作家,只要閣下出得起一萬多元,向一些自資出版商自薦,其實也不須怎樣自薦,有錢便可,一張支票,一疊可能連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手稿」,你就是大作家,有專人設計例牌書封面、校對、推銷一條龍服務,你付錢就是作家,至於閣下的「巨著」是否暢銷,則為閣下的事,出版商只是「職能上為您出書」,你出一本無字天書都可以,甚至把自己的書全部一把火燒掉,與人無尤,出版商還歡迎你下次幫襯。


市面上不少新派潮人的自資著作,基本上可以用「不知所謂」來形容,莫說要錢買,送給你也未必想看,見過有人把自己小孩由出生至讀幼稚園、生日小派對、老爺奶奶老公老婆生活鎖事也出書,還未計「我今日吃了蛋糕好開心呵~~~」的型人愛情小乖乖日記式雜文、屋企養隻貓的「貓貓狗狗心路歷程」、或迷惘青年的迷惘自戀傳記,當然離不開「我對社會好有 feeling」的潮人看時事謬論等等,垃圾書多得難以盡錄,總之用紙印刷的就是巨著,環保局可能要考慮追究這些出版商虛耗了多少紙張。


自資出書的優質作品不是沒有,遺憾是真的比較少。



工具書垃圾化


香港人講求搵銀,加上政府鼓吹「金融港」政策,順理成章有大量金融投資工具書,也同時有很多信者得救的風水命理書,真正專業的投資理論書,有心人一早已買,剩下的就是什麼「新時代投資才俊」、「明星股神」、「金股爛 Gag 才子才女」的半桶水金融書,小股民以為拾到寶,信者得救,嫌運氣不夠者,又可順道買風水書,弄個乾坤風水大兜亂,時來運轉有助股壇追擊,無非希望一朝發達,這些書是否垃圾,真要讀者細心衡量。



書展變成垃圾倉底貨催銷場


開宗明義說書展,但出版商喜歡把陳年滯銷的三流雜書在書展趁機散貨,在展銷攤位吹捧為「文化作品」,令平日少看書抱著趁墟心態的消費者信以為真,那些不入流的小作家四流作品,幾十蚊買三送一,基本上是賣得貴一點的紙張價,其實早在o靚模出現之前,書展已要由漫畫、精品、甚至電腦周邊產品幫補生意,書展也不怎樣「書卷氣」,衰一點說句,o靚模好歹也有美貌好身材,總好過見到一批批的垃圾雜書吧。



酸葡萄心態‧香港特色

香港自回歸後,不知是愛國教育太成功,還是沒有英式管治下,市民普遍少看外國優質書籍,現在很多所謂「新晉肉麻文藝作家」,本身沒有很好的寫作技巧,只懂東抄抄西抄抄,例如哪位著名女小說家很暢銷,模仿去也;哪些題材很受歡迎,又翻抄也;每位當代一流作家自有不同風格,但很多新晉作者只會左推右砌,最要命是喜歡像韓國電視劇加插肉麻詞令,還不止,再參考「台灣式愛情感性肉麻小乖乖」的風格,例如不會淺白易明地鈙事,而是用大堆長氣隱蔽兼肉麻
又感性的字眼,內容兜圈團團轉,看得多會令人痴線,這些新作家的書通常滯銷,好趁書展去貨,o靚模一出現,垃圾小作家首當其衝,於是酸葡萄心態,不得不踢走o靚模,好讓九流執笠作品繼續賣錢,多一個人買,多一個傻瓜。



連鎖書店阻礙出版創作自由

香港地舖租金高昴,開書店選位置非常重要,平租但無人流是死路一條,但旺區租金又太貴,而且書店舖面要夠大,否則不能放很多書,樓上小書店始終不及地舖,面積小又不顯眼是經營大忌。於是,旺區書店幾乎被連鎖出版集團書店壟斷,堂堂大店但入貨非常苛刻,題材敏感的不賣,沒知名度新作家不賣;來來去去都是大路貨色,要不是就大堆新潮文庫肉麻當有趣的爛愛情小品,大量烹飪書、美容書、投資書、兒童啟智書、潮人日記散文等等,較為學術的離不開詩詞歌賦、大文豪古典巨著、著名學者驚世理論之類,連鎖集團操縱了書的流通,店員大多沒有正式的書目分類概念,總之封面最鮮豔、最新潮、明星級作者、女性消費、投資和兒童啟智之類的書,必定放在當眼位置,其他題材只會胡亂放置,顧客莫說找書,有新作者也不知道。


因此,書展便成為「散貨催銷」的大好時機,批評o靚模破壞書展風雅,不如深究一下為何書展會淪為爛貨攤。


o靚模既沒有強大老闆後台,沉默地工作,在這個香港小醬缸,沉默必被人欺,此言非虛。



反o靚模 facebook 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topic.php?uid=83755732705&topic=9121#/group.php?gid=83755732705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無恥電視翡翠台 CCTVB:2009廣管局公聽會精華

以下這幅圖畫幾乎充份代表本人對 『無恥電視翡翠台 CCTVB』的心聲




民建聯借勢揶揄市民缺乏時事洞察力、浪費雙普選!( 有無搞錯呀,你以為我聽唔出呀? )




其他片段: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援交概論

金融海嘯下本港經濟非常低迷,大學生畢業找工作已難過登天,見工過五關斬六將還未計上班受氣被老細罵爆,莫說中學生仍未投身社會搵錢,如果有上天賜福識投胎去有錢家庭還好些,起碼老豆老母疊水,衣食住行張開手錢會繼續來,但若果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打工仔杯水車薪,面對香港扭曲奇詭的社會形態,青少年易誤入歧途,黃、睹、毒、黑社會吸毒做賊樣樣齊,為啥?為錢,錢錢錢,有錢就有生活,有錢就有享受,有錢就是贏家,有錢就是才俊,無須合理,媒體八婆電視節目每日為市民洗腦,報章雜誌天天大談名牌威威,連學校都「求學只是求分數」,樣樣講名氣,樣樣講錢,阿爸阿媽無錢,是你運滯,運滯就請攪盡腦汁搵錢,城中極級富豪座擁二仟多憶身家每小時淨利息收入已達幾十萬美元的「良好愛國商人李嘉誠」,這麼多錢還要加電費(旗下擁有電力公司股權 ) ,可想而知,活在香港,前途即是錢途,錢是生命之源,花花世界,青少年處於成長期,像迷失的孤雛,一不留神,走上歪路。


寫這篇文正是暑假,今時今日幾乎已可說很少暑期工,義工不計,只談真正有糧出的短期工,真是很少。青少年每天看著花花碌碌電子產品、女孩看化妝品時款服飾又要學大姐姐得閒扮靚靚,除了在朋輩顯得不同凡響,也害怕自己外表唔型唔醒「跑輸大市」,被人看不起,屋企已經沒錢,還要被人白鴿眼,如何是好?


搵快錢吧,女孩子,做雞啦。抱歉,我是說得直接了點,正式名稱是「賣淫」,學術名稱是謂「性工作者」;新潮說法是「援交少女」。


即是做雞,簡單直接。

最常見少女去援交搵銀的理由不離以下:


「我大個女喇!」

不知是否現在的食物營養太好還是 DNA 突變,或是中港婚姻妻子帶了早熟的 DNA所致,今天的女孩都很高熟,十三四歲有波有籮身高五呎三以上比比皆是。既然早熟,又開始有性慾,又要搵錢但苦無正經職業可做,把心一橫,援交去也。



「俾條仔屌,援交又係屌,唔爭在啦!」


真的,現在很多少年男女,初中已玩濕吻兼上下其手,十五六歲和小男友上床口爆狗仔式騎馬仔玩盡 AV 招數隨床碌是家常便飯,在學校媾仔說自己:「我俾人屌過喇」更加是女孩的『 另類品質認證』,仍是處女的必被恥笑:「嘩你仲未開齋,有無搞錯呀!?」這樣。於是,同條仔又係屌,出來搵真銀又係屌,正所謂『屌有錢收』,援交是不二法門。



「周身銀紙‧身光頸靚是硬道理!」


香港地,花花世界,行出街要夠型夠醒夠索夠串,是謂氣勢也。


就算銀行身家得幾十蚊,行出來總要有勢,屋企莫財,少女用自己肉體換取金錢,無須理會錢得來是否正道,最緊要「妳有陰道」!少女看見大姐姐港女身光頸靚,又換電話又買靚衫得閒玩玩健身體操,有錢萬萬足。少女們把持不住就誤入歧途,但我們的「和諧金融都市」,上至特首下至教育局,只吹捧名校品牌、不停荒謬教改、莫視教育質素,這種鴕鳥政策,當發現青少年問題,只懂花錢聘請偶像歌星柴嘩嘩做其「宣傳大使」,連禁毒大使也在日本藏毒被捕,諷刺到極,大家覺得夠可笑未呢?


於是,少女急需金錢,又學業未成,屋企又無助,反正醬缸娛樂新聞時有報導哪位女星被人「照顧」,轉個頭又豪宅靚車又卡地亞鑽錶,少女耳濡目染被洗了腦,搵快錢是硬道理,道德? 我呸!



「拖下手仔嗟,最多價錢啱咪卜嘢囉,唔死得人嘅….」


時下青少年早熟,加上學校方面沒好好提供德育教學,老師忙著做大堆費時失事的校園行政,還有什麼「IT 教材」,家長亦未意識到少年操行問題,那些所謂「家教會」,一班對教育幾乎毫無認識的家長,經常不會就學生的學業和德行問題進行有建設性討論,遇上老師管教嚴一點,便使出拿手好戲:投訴、投訴、投訴!


學校高層又害怕收生人數不足難逃殺校厄運,於是學校時常為「討好學生」傷透腦筋,又對霸王家長敬而遠之,漸漸地,學生胡作非為,到出了事,傳媒例牌地請來半桶水吹水唔抹嘴的「所謂學者」事後孔明分析一番,通常說這是社會風氣的錯、學生德育很重要呀、家長要合作囉之類,等同說「阿媽係女人」。教育當局又如常「人肉錄音機」左推右搪,若有議員例如「義無反顧」政黨中人直斥其非,特首只會陰陽怪氣說:「我唔會同你狗噏辯論…」,如此政府,如此醬缸,青少年學壞,實屬意料中事。



「咁我無錢喎,咁點先,你教下我點做吖,你咁叻!?」


先不說中學生學壞,就算「高尚情懆」如大學生,今天的大學教育又教出了什麼人呢?看看前港大學生會會長陳一諤的荒誕《六四》言論;看看「我搵唔到同我一樣人工嘅男友」的《三萬港女黎潔營》;又看看妖言惑眾曲解《六四鎮壓》的「香港青年發展網絡」召集人呂智偉;還有「倪振濕吻城大校花張茆 Miffy Babe」,以上荒唐人辦只是冰山一角,卻已教人汗顏,連大學也如此不成才,試想想,中學生就是未來的大學生,差點忘了,香港人普遍認定才俊的名校皇仁書院,也出了「中國不需要民主」的少壯保皇派,知名女校有女生在校園吸毒至昏迷,例子之多難以盡錄,還未計大大小小的校園欺凌、中學生在公眾地方大膽挑情等等,對此,政府仍是裝聾扮盲,例牌說句:「我地會好務實同好認真咁關注呢啲問題 ABCDEFG…. 甲乙丙丁…」,問你死未?



「我有我自由我有我精彩嘛 」


無錯,援交的確不一定有性行為,但少女拋得個身去援交,很大程度上已默認了「當娼搵銀」的價值觀,奈何香港到時到候又有一些「忽然客觀」和「忽然持平」的所謂「偽學術派」跳出來,謂:「都唔係嘅,援交都係人權嘅選擇囉,我地要有同理心啦、社會學角度啦、教育範籌嘅非線性分析啦,援交嘅歷史係 1234567 啦、乜乜啦、七七啦,咁樣同呢樣果樣啦,咁囉 …」少女輕視援交背後的當娼問題,更不懂注重自身安全,除了感染性病,一個唔該遇上變態佬,對其進行「痴漢幻想」,援交女隨時遭遇不測,最要命的是,我們的大人世界,往往只喜歡事後孔明,搬出大道理來淡化事件,少女繼續誤入歧途,成為社會上的黑洞。



說到這裡,香港特色可能有人包拗頸:「人有自己選擇嘅自由嘛,呢個係人權嚟嘛,自己要對行為負責啦,你唔識咩叫人權咩?乜你地支持民主嘅人唔係開明啲咩?」。在此嚴正提醒,香港確是生了病,而且是結構性的大病,手尾很長,自假大空特首董建華開始,不論天水圍悲情城市、「教育八萬五」瘋狂改革、胡亂的房屋政策;到今天的「自稱政治家不該曾蔭權」,依然迷戀「超英趕美」口號,什麼泡沫金融港、珠三角大融合、和諧社會、「阿爺乖孫中國好好好」,官商不斷勾結,政府中人只望升官發財,退休後到大財團撈油水,青少年問題? 很少事吧。


當社會上有事發生,政府金科玉律就是搞多幾個乜乜專責委員會,寫份報告,愚弄市民:「我地做左嘢喇」,又草草了事。


教育子女,不止是學校責任,父母必須關注子女成長,身為老闆者,讓員工多點時間在家管教孩子,當是積點陰德,社會病態太多,最終受害的仍是大眾。



相關文章:


女生自創傳銷式援交:三倍、包養任玩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港大經濟及工管學會 20 萬超華麗迎新宴




( 帝京洒店 )



港大經濟及工管學會 花10萬酒店搞迎新宴



(明報)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迎新營為新生打開大學生活之門,身為學長的迎新營籌委卻用華麗場面和豐富物質以圖彰顯學系「派頭」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會今年迎新活動開支高達20萬元,當中花10萬預訂旺角 四星級酒店舉辦迎新高桌晚宴。會長蘇淇寬強調晚宴是為隆重其事,不認為是過分奢華。



下月將是各大學舉辦迎新營的高峰期,各屬會籌委正密鑼緊鼓準備節目,並為爭取贊助而煩惱。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會今年會辦三日兩夜的迎新營,會長蘇淇寬表示,過往商業贊助可達數萬元,但金融海嘯下大縮四分之一。籌委已尋找更多贊助,與信用卡中介公司合作,透過推薦朋友申請信用卡獲得現金資助。



他稱,傳統上學會為隆重其事,每年會預訂酒店辦迎新晚宴,今年已預訂旺角一間四星級酒店舉行,費用約10萬元,每名學生收費約300多元,訂金暫由幹事用存款或向家人借款墊支。



面對活動是否太奢華的質疑,蘇淇寬回應說﹕「就算在陸佑堂晚宴,每人也要花200多元訂到會,晚宴支出差不多。但在酒店舉行可有一個嚴肅、隆重的場合體驗,我們已『格價』到最便宜的!」



蘇淇寬又指,學會向中介公司合約提交約150張信用卡申請表,可換取現金和物資,「信用卡主要由朋友幫忙申請,他們毋須付年費,無逼他們申請,更可取得銀行優惠呢!」



但亦有迎新營籌委對本報直言,一直為信用卡配額未達標感到壓力,找朋友申請信用卡感覺上「像打友誼牌、好面懵」,明白朋友家人可能反對,及對提供住址證明等個人資料感麻煩。


該學會去年的迎新晚宴則在旺角帝京酒店舉行,並邀得前政務司 長陳方安生 做嘉賓,該系二年級生 Ivy 說,去年首次參與這類盛大晚宴,需穿上晚裝與參加者交際和跳舞,感到十分新鮮,更對籌辦學長另眼相看。但她認為,雖然場地華麗,但在陸佑堂等大學場地,也可做到隆重氣氛。



真正 O 嘴:大學迎新鬥派頭‧包銷信用卡

迎新求贊助 包銷信用卡

指大學學會比派頭 搞手游說百人申請



(明報)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逾1.4萬個大學新生下月便正式踏入大學校門,不免參加各類認識學校和聯繫同窗的迎新活動。銀行視迎新營為推銷潛在客戶的「金礦」,經中介公司吸引籌辦學會向同學促銷信用卡,換取一站式物資贊助甚至現金津貼。有學會為使迎新營光鮮「有派頭」,甘願跑「卡數」,大力游說百名同學及朋友申請信用卡,埋下學界過度信貸危機。


金管局 發言人表示,銀行營運守則已指出,發卡機構向學生促銷時,應以負責任態度行事。但有銀行界人士透露,個別銀行的大學生信用卡壞帳率達6%至7%,突顯金管局未利用信貸資料庫紀錄加強規管學生信貸。立法會 財經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湯家驊 指出,鼓勵無基本財經訓練的學生協助促銷信用卡不合適,促金管局正視。


三日兩夜迎新營 成本逾萬


每年大學迎新營在8月舉行,大學屬會早於今月2月便要物色贊助。香港大學 一學系的迎新營幹事阿Ben(化名)接受訪問時說,要為新生籌辦一個三日兩夜、約數十人參加的迎新營,活動包括偵探遊戲及水戰等,但開支便超過1萬元。


阿Ben為覓得商業贊助,遂與一間信用卡中介公司簽訂合約,籌委須推薦約100個朋友申請信用卡,每人游說約10個同學,換取杯麵、運動飲料等禮物和現金贊助。他說﹕「一些禮物其實不很有用,但不派的話『會被比下去』。」


送飲食文具 每份申請佣金20元


據他提供的中介公司Between Marketing & Promotion的迎新營贊助內容,簽署的屬會可一站式獲20多類飲食、日用品和文具等迎新物資,並設送貨服務。屬會則要在限期前,助兩間指定銀行信用卡提交迎新營參與人數最少20%的申請表,每份申請表的現金資助為20元,若無法履行將被追討。


該屬會另一籌委稱,贊助合約合理,但推薦手續很繁複,「又要花時間游說,甚至要專程約一些很久無見的朋友,一邊吃飯一邊申請,感到不好意思」。


另一中大的學會幹事直言,該會要推薦達100張信用卡,換禮物派予新生,他坦言﹕「這樣做是因為傳統上要贊助……中大4個書院一向競爭大,以迎新營禮物數量較高下,其實是為鬥氣,但過去有新生嫌禮物太多而丟掉部分物資。」


中大、港大、科大和嶺大和教育學院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會為迎新活動訂出尋求贊助指引。中大指出,指引要求尋求贊助前須向學生事務處申請,並要了解贊助商的要求或條件方可簽約。港大稱,迎新活動由學生獨立籌辦,但遇到困難,校方會提供協助。


教協會長張文光 批評,迎新營應樸實舉行,若為贊助鼓吹申請信用卡借貸會建立壞風氣,「令學生未懂賺錢便學習花錢,其實迎新營豐儉由人,與贊助無必然關係」。

明報記者 賴偉家 楊曉楓

實習記者 雷樂行

-------------------------------------------------------------------------------


學生信用卡數目無上限

(明報)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第一信用財務主席冼國林表示,銀行視大學生為「會發達的潛在客戶」,會以每張100元至500元的回報,聘中介公司促銷信用卡。而學生信用卡數目可以無上限,是金融管理局 對信用卡規管有漏洞引致。


冼國林指銀行透過信貸資料庫,可看到大學生已累積有多少張卡﹕「如果銀行見到學生有兩張卡,還要再批出申請,讓信貸總額高達十萬八萬,那是不負責任行為。」



他建議金管局修訂《銀行營運守則》,將大學生的總信貸上限定為 4萬元,即約兩張卡,由銀行以先到先得方式競爭推廣。


2009年7月12日星期日

女生自創傳銷式援交:三陪、包養任玩




女生自創傳銷式援交

2009-07-12 太陽報 報導

青少年援交行為蔓延校園。有團體今年透過輔導接觸的援交少女中,過半數以傳銷方式介紹身邊朋友援交,每次收取二百至五百元介紹費,令援交行為迅速在校園擴散。團體指今年頭半年處理的援交少女求助個案,已較過去兩年平均增加五成,當中不乏名校女生。輔導個案中,有少女慘因援交同時染上包括梅毒、疱疹、椰菜花(疣)及生殖泌尿道感染細菌等四種性病,嚴重影響個人生理及心理健康。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的「愛自己、活得起」預防青少年援交計劃,今年頭半年收到超過二十宗援交少女的求助。該處分析○六至○八年輔導援交求助個案後有驚人發現,指現時援交少女除了利用互聯網介紹個人開展援交行為外,更懂得以傳銷方式介紹其他同學或少女參與援交,每次介紹可賺取二百至五百元介紹費,有個案最多曾經一次過介紹六個同學前往援交。


另外,有援交少女被「包養」,只需「陪玩」、「陪食」及「陪睇戲」已能夠月入一萬五千元,相對月薪平均八千元的文員,「工作量」實在少得多。援交少女普遍誤以為援交與賣淫有別,因賣淫不可選擇對象,而且援交或不用性交,因此援交的地位較高尚。

甘被包養 同時染四種性病


然而,援交少女往往忽視健康問題,今年至今,經該處輔導的二十宗援交個案中,有五人因援交而染上性病,大多同時患上兩種性病,最嚴重者同時患上包括梅毒、疱疹、椰菜花(疣)及生殖泌尿道感染細菌等四種性病,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


少女援交的目的亦逃不出賺錢買名牌,造成援交是女學生的「賺錢捷徑」,一次援交可收取一至二千多元,更吸引名校女生援交賺錢,亦有部分少女為了繳交巨額電話費而援交。

部門主管趙德財分析:「有援交少女曾經話冇電話會死,仲一個月交成幾千蚊電話費。」他認為青少年物質主義思想日益嚴重,也是援交個案上升的重要因素。



賺二千蚊 覺得自己乜都冇


現年十六歲的阿B去年開始援交,曾經以傳銷方式介紹同學援交,每次可收取二百元,加上援交賺來的數千元,已有足夠錢購買新電話及衣服等:「見到同學有,我就想買,又買袋又買新電話,費事拎阿媽啲錢,惟有自己去賺錢。」


她又形容,每次收取了一至二千元援交錢後,都感到空虛及後悔:「我手上有二千蚊,但覺得自己乜都冇。」


為讓援交少女回歸正途生活,楊震社會服務處於三年前成立「愛自己、活得起」預防青少年援交計劃,該處社會工作者謝紀良表示,希望透過輔導、治療及研究工作,協助援交青少年重回正軌。輔導計劃長達一年,社工會定時跟進個案,以免青少年抵受不住誘惑而重投援交生活。

Sunday Angela 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