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落前言:以下梁文道的文章,是我看了無數反高鐵論述當中稱得上可觀性最強的文章之一。坊間由不同學者或人士寫過的反高鐵文章,很多都是純技術性辯論,即是政府有一百個理由建高鐵,就用一百零一個理由反對,但梁文道的文章以反思為主,一同為「值不值得起高鐵」而反思,從中思考建高鐵的權衡輕重。
其實坊間眾多反駁,基本上政府也不會聽、也會用更多理據、包括用許多很虛幻的「發展論」大理想來鞏固建高鐵大計,即使堪稱「成本較低好像好一點」的錦上路方案,說到底都不是針對問題核心:「有無必要建高鐵」。於是有些反高鐵者,就會退而求其次「不如支持錦上路方案啦,起碼平啲吖嘛」這樣,最後還是弔詭地變成贊成建高鐵,而沒有深究是否有必要興建。
錦上路方案充其量只是成本較低,但在高速交通和城市發展來看,既然建長途高速鐵路,大方向必須以直達市中心為基礎,西九總站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連帶發展西九計劃,如果「因為平啲嘛」而把總站設在元朗錦上路,這就很怪,不如像現在搭港鐵或專線巴到羅湖過關,還不是一樣到了大陸,到了深圳反正又有其他交通到各市各省,那為何還要高鐵?
所以一直以來,就算反高鐵陣營也很少人反駁錦上路方案,也「不敢反駁」,以免招來「非友即敵」的排擠,香港人喜歡追隨一個既定目標,再在目標內尋找理據自我支持,而並非就大方向去反思有否必要建高鐵。
遺撼地,對高鐵持保留的泛民派議員,到目前為止都只在政府原方案上雄辯,理由不難推測,皆因完全反對政府不會聽,不建高鐵日後香港經濟出現起伏又會被人指反高鐵導致,於是唯有在政府原方案上雄辯,但事實上,究竟高鐵是否真的有必要興建,即使真的用了錦上路方案或什麼方案,到時高鐵不能實現城市連貫的原意,那麼錦上路又如何,建了又有什麼用呢?
===========================================
有人在「反高鐵」嗎?/文﹕梁文道
【明報專訊】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人在北京。想起第二天搭機回港,不免就要感到一絲輕微的痛苦。航程3小時半,加上前後的陸路交通,和入關候機的時間,足足就有8個鐘頭那麼多了。我每個月往返北京一趟,每趟來回要在交通上用掉16小時,假如有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法,那該有多好呢?不過,要是這個不知為何物的新方法必須耗用大量公帑,甚至還要一些在老家住了幾十年的人連根拔起,我就得想想它到底值不值得了。比如說我這種人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果實能不能惠及所有受到影響的人呢?他們的最後所得又能不能彌補他們將要失去的一切?如果我辯稱那套新的交通方法可以為大家帶來「長遠利益」,我是否有責任說明那究竟是什麼利益,它的分配合不合乎正義原則呢?同時,我的對象還得同意我給出的理據;就算我說得再有道理,只要他們不贊成,我們這群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吧?
同樣地,如果我能更迅速更舒適地到達廣州,把整個珠三角納入我的「一日生活圈」,上午在廣州中山大學演講,中午和朋友在深圳談項目,下午就能回到香港做節目,這當然也是件好得不行的美事。但為什麼我的生活要比菜園村居民的生活更重要,重要到要他們眦棄家園,好來遷就我想快上一小時的欲望呢?
對於香港公眾來說,直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支持高鐵政府方案的意見,都只是一堆抽象的模糊名詞。這些名詞都很美好很宏大,但它們的具體所指卻不是人人都能摸得清楚的,更不要提它們根本還沒經過各種正義原則的檢視和辯析了。例如「加速融合」到底是怎麼個融合法?又如「一日生活圈」,是誰需要擴大一日之內的生活半徑?他又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呢?
政府和建制派一直警告大家香港快要被「邊緣化」了,他們說的沒錯。可香港的邊緣化絕對不是因為香港少了一條高鐵,反而恰恰是政府和一群既得利益集團多年來的短視和倒行逆施,死死抱住高地價結構不放,在金融業上孤注一擲,什麼高科技產業和創意工業不是淪為空談就是蛻變為改頭換面的地產項目。有了高鐵,香港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用句大白話講,既然你們自己就是香港「邊緣化」的罪魁禍首,你就唔好搵呢句說話鈬「大」我。
妖魔化反對者‧無助解決問題
在這場蒼白的語詞口水戰裏,最常見的一條邏輯就是把支持政府方案等同於「支持興建高鐵」,再把「支持興建高鐵」等同於「支持發展」。於是任何對於政府方案的懷疑和反對意見都莫名其妙地被簡化為「反對興建高鐵」,所以提出這些意見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打成「反對發展」了。因此我們才會看到一些支持政府方案的意見並不是在說明政府方案本身有多好,反而是再三強調高鐵的必要。他們完全忽略了在所謂的「反高鐵陣營」裏面真正堅定反對興建高鐵的,其實只是一部分人,卻一股腦地把所有不同看法全都妖魔化為反對高鐵的反發展憤青。對於那些根本不在原則上反對高鐵的「反政府方案人士」來說,你不厭其煩地講述高鐵的妙處,無異於誤中副車;但對不明就裏的一般讀者而言,那就是混淆視聽,使他們誤以為如今真有這麼一大幫人置香港「長遠福祉」於不顧了。
「發展」總是正面的,所以當表面上是支持高鐵實質上是支持政府方案的意見竊據了「發展」的高地之後,就不只能妖魔化對手,還能催促立法會盡速通過高鐵撥款了。因為「發展」那麼美好,我們又怎能不快快發展呢?
馬家輝兄把這次有關高鐵的爭論比作西九龍文化區事件的再版,理由之一正是當年政府也是未經詳盡的諮詢和公共參與便急推計劃上馬,親建制言論也是照樣把反對人士說成反對「發展」。直到今日,西九龍文化區仍未動工,就有不少人總是以大陸比較,說什麼人家的歌劇院藝術館早已遍地開花,我們的西九仍是荒地一片,藉此譏刺香港的速度之慢效率之低。他們好像看不到大陸那些宏偉的新興場館落成啟用之後留下了多少問題﹕有的管理不善,軟件跟不上硬體;有的變成了富人俱樂部,一般百姓無緣問津;還有的根本就是空洞無物的大白象,徒具裝飾功能。這一切全拜官方急速發展之功。要跟以「發展是硬道理」為圭臬,以速度超人著稱的中國大陸比快,怎麼會是香港該走的道路呢?正是那種「先砸個100億再看划不划算」的心態才造成了今日遺禍重重的三峽工程,難道香港建高鐵還要先丟個 600億再向大家解釋高鐵的種種影響嗎?
更有報道稱政府設計了1小時多的Power Point展演,許多媒體及政壇人士看了都頗受打動。這種新聞真是匪夷所思,彷彿要讀者完全相信記者的感受,他說自己被說服了,讀者也最好跟覑感動。假如政府真有這麼好的展演,它怎麼不在全港19區大開town meeting,讓大家都感動一下呢?
在香港廣受宣傳的武廣高鐵其實已在內地引來一些反思和質疑了。例如發行量第一的《周末畫報》便在1月9日出了一篇題目叫做〈『被高速』﹕效率與公平的選擇〉,它在開頭稱讚「中國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紀錄」,用無匹於世的效率成了高鐵之後,就毫不客氣地批評「其全程一等票780元人民幣」叫人吃不消,還說「武廣高鐵沿線將停運13對普通列車,更讓不少民眾的心涼了半截」。最後的結論是「一葉知秋,武廣高鐵的『被高速』,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天平的傾斜」。包括《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兄在內的許多「記者」體驗過武廣高鐵之後,都寫下了聲情俱茂的報道;他們怎麼會聽不到這些主流媒體上都見得覑的聲音呢?
香港勝在後悔前就開始質疑
不用米已成炊才反思
香港的真正優勝之處,在於我們還能在後悔之前就開始質疑,用不覑在米已成炊之後才紛紛反思。我們可以在發展之餘思考發展的意義,豐富發展的內涵與面向(保育菜園村為什麼就不能也是一種發展呢?);可以在追求效率之餘不忘公平尋找把長遠利益普潤到每一個人身上的方法。要是我們輕易放棄了這點優勢,在政府仍未徹底公開一切資訊,在市民仍未充分知情完全參與的情下,就用一堆空洞的言辭強推一項大型的基建計劃,那麼香港還叫做香港嗎?那麼我們還不如搬到廣州,反正高鐵通車之後,我可以把香港放在我的「一日生活圈」內,不是嗎?
梁文道
文化評論人
其實坊間眾多反駁,基本上政府也不會聽、也會用更多理據、包括用許多很虛幻的「發展論」大理想來鞏固建高鐵大計,即使堪稱「成本較低好像好一點」的錦上路方案,說到底都不是針對問題核心:「有無必要建高鐵」。於是有些反高鐵者,就會退而求其次「不如支持錦上路方案啦,起碼平啲吖嘛」這樣,最後還是弔詭地變成贊成建高鐵,而沒有深究是否有必要興建。
錦上路方案充其量只是成本較低,但在高速交通和城市發展來看,既然建長途高速鐵路,大方向必須以直達市中心為基礎,西九總站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連帶發展西九計劃,如果「因為平啲嘛」而把總站設在元朗錦上路,這就很怪,不如像現在搭港鐵或專線巴到羅湖過關,還不是一樣到了大陸,到了深圳反正又有其他交通到各市各省,那為何還要高鐵?
所以一直以來,就算反高鐵陣營也很少人反駁錦上路方案,也「不敢反駁」,以免招來「非友即敵」的排擠,香港人喜歡追隨一個既定目標,再在目標內尋找理據自我支持,而並非就大方向去反思有否必要建高鐵。
遺撼地,對高鐵持保留的泛民派議員,到目前為止都只在政府原方案上雄辯,理由不難推測,皆因完全反對政府不會聽,不建高鐵日後香港經濟出現起伏又會被人指反高鐵導致,於是唯有在政府原方案上雄辯,但事實上,究竟高鐵是否真的有必要興建,即使真的用了錦上路方案或什麼方案,到時高鐵不能實現城市連貫的原意,那麼錦上路又如何,建了又有什麼用呢?
===========================================
有人在「反高鐵」嗎?/文﹕梁文道
【明報專訊】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人在北京。想起第二天搭機回港,不免就要感到一絲輕微的痛苦。航程3小時半,加上前後的陸路交通,和入關候機的時間,足足就有8個鐘頭那麼多了。我每個月往返北京一趟,每趟來回要在交通上用掉16小時,假如有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法,那該有多好呢?不過,要是這個不知為何物的新方法必須耗用大量公帑,甚至還要一些在老家住了幾十年的人連根拔起,我就得想想它到底值不值得了。比如說我這種人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果實能不能惠及所有受到影響的人呢?他們的最後所得又能不能彌補他們將要失去的一切?如果我辯稱那套新的交通方法可以為大家帶來「長遠利益」,我是否有責任說明那究竟是什麼利益,它的分配合不合乎正義原則呢?同時,我的對象還得同意我給出的理據;就算我說得再有道理,只要他們不贊成,我們這群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吧?
同樣地,如果我能更迅速更舒適地到達廣州,把整個珠三角納入我的「一日生活圈」,上午在廣州中山大學演講,中午和朋友在深圳談項目,下午就能回到香港做節目,這當然也是件好得不行的美事。但為什麼我的生活要比菜園村居民的生活更重要,重要到要他們眦棄家園,好來遷就我想快上一小時的欲望呢?
對於香港公眾來說,直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支持高鐵政府方案的意見,都只是一堆抽象的模糊名詞。這些名詞都很美好很宏大,但它們的具體所指卻不是人人都能摸得清楚的,更不要提它們根本還沒經過各種正義原則的檢視和辯析了。例如「加速融合」到底是怎麼個融合法?又如「一日生活圈」,是誰需要擴大一日之內的生活半徑?他又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呢?
政府和建制派一直警告大家香港快要被「邊緣化」了,他們說的沒錯。可香港的邊緣化絕對不是因為香港少了一條高鐵,反而恰恰是政府和一群既得利益集團多年來的短視和倒行逆施,死死抱住高地價結構不放,在金融業上孤注一擲,什麼高科技產業和創意工業不是淪為空談就是蛻變為改頭換面的地產項目。有了高鐵,香港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用句大白話講,既然你們自己就是香港「邊緣化」的罪魁禍首,你就唔好搵呢句說話鈬「大」我。
妖魔化反對者‧無助解決問題
在這場蒼白的語詞口水戰裏,最常見的一條邏輯就是把支持政府方案等同於「支持興建高鐵」,再把「支持興建高鐵」等同於「支持發展」。於是任何對於政府方案的懷疑和反對意見都莫名其妙地被簡化為「反對興建高鐵」,所以提出這些意見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打成「反對發展」了。因此我們才會看到一些支持政府方案的意見並不是在說明政府方案本身有多好,反而是再三強調高鐵的必要。他們完全忽略了在所謂的「反高鐵陣營」裏面真正堅定反對興建高鐵的,其實只是一部分人,卻一股腦地把所有不同看法全都妖魔化為反對高鐵的反發展憤青。對於那些根本不在原則上反對高鐵的「反政府方案人士」來說,你不厭其煩地講述高鐵的妙處,無異於誤中副車;但對不明就裏的一般讀者而言,那就是混淆視聽,使他們誤以為如今真有這麼一大幫人置香港「長遠福祉」於不顧了。
「發展」總是正面的,所以當表面上是支持高鐵實質上是支持政府方案的意見竊據了「發展」的高地之後,就不只能妖魔化對手,還能催促立法會盡速通過高鐵撥款了。因為「發展」那麼美好,我們又怎能不快快發展呢?
馬家輝兄把這次有關高鐵的爭論比作西九龍文化區事件的再版,理由之一正是當年政府也是未經詳盡的諮詢和公共參與便急推計劃上馬,親建制言論也是照樣把反對人士說成反對「發展」。直到今日,西九龍文化區仍未動工,就有不少人總是以大陸比較,說什麼人家的歌劇院藝術館早已遍地開花,我們的西九仍是荒地一片,藉此譏刺香港的速度之慢效率之低。他們好像看不到大陸那些宏偉的新興場館落成啟用之後留下了多少問題﹕有的管理不善,軟件跟不上硬體;有的變成了富人俱樂部,一般百姓無緣問津;還有的根本就是空洞無物的大白象,徒具裝飾功能。這一切全拜官方急速發展之功。要跟以「發展是硬道理」為圭臬,以速度超人著稱的中國大陸比快,怎麼會是香港該走的道路呢?正是那種「先砸個100億再看划不划算」的心態才造成了今日遺禍重重的三峽工程,難道香港建高鐵還要先丟個 600億再向大家解釋高鐵的種種影響嗎?
更有報道稱政府設計了1小時多的Power Point展演,許多媒體及政壇人士看了都頗受打動。這種新聞真是匪夷所思,彷彿要讀者完全相信記者的感受,他說自己被說服了,讀者也最好跟覑感動。假如政府真有這麼好的展演,它怎麼不在全港19區大開town meeting,讓大家都感動一下呢?
在香港廣受宣傳的武廣高鐵其實已在內地引來一些反思和質疑了。例如發行量第一的《周末畫報》便在1月9日出了一篇題目叫做〈『被高速』﹕效率與公平的選擇〉,它在開頭稱讚「中國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紀錄」,用無匹於世的效率成了高鐵之後,就毫不客氣地批評「其全程一等票780元人民幣」叫人吃不消,還說「武廣高鐵沿線將停運13對普通列車,更讓不少民眾的心涼了半截」。最後的結論是「一葉知秋,武廣高鐵的『被高速』,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天平的傾斜」。包括《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兄在內的許多「記者」體驗過武廣高鐵之後,都寫下了聲情俱茂的報道;他們怎麼會聽不到這些主流媒體上都見得覑的聲音呢?
香港勝在後悔前就開始質疑
不用米已成炊才反思
香港的真正優勝之處,在於我們還能在後悔之前就開始質疑,用不覑在米已成炊之後才紛紛反思。我們可以在發展之餘思考發展的意義,豐富發展的內涵與面向(保育菜園村為什麼就不能也是一種發展呢?);可以在追求效率之餘不忘公平尋找把長遠利益普潤到每一個人身上的方法。要是我們輕易放棄了這點優勢,在政府仍未徹底公開一切資訊,在市民仍未充分知情完全參與的情下,就用一堆空洞的言辭強推一項大型的基建計劃,那麼香港還叫做香港嗎?那麼我們還不如搬到廣州,反正高鐵通車之後,我可以把香港放在我的「一日生活圈」內,不是嗎?
梁文道
文化評論人
14 則留言:
但要是加入環保的考慮呢
鐵路的污染比汽車及飛機少很多
我叫Billy.
回應匿名 (轉自 蘇菲公共頻道):
高鐵全程於地底鑽挖,破壞錦田及米埔農業生態地帶的地層,可能令地下水位下降,破壞生態。
鑽挖隧道將挖出泥石廢料近千萬立方米。廢料不單會填滿香港的廢料區,更要將當中五百萬立方米輸出台山,禍及他人。
----------------------------------
咁如果一開始已經做成不可彌補的環境破壞, 個高鐵講到幾環保都冇用.....
再講, 與其要我俾成七百億去挖個無底深潭, 咁不如用佢黎改善民生, 將香港打造成一個"世外桃源"好過lu.
支持錦上路方案, 相信並不如你所說, 大部分人沒想過{高鐵該不該建)的問題.
我會說, 這是策略性讓步, 或緩兵之計. 因為這是中央交下來的政治任務, 建不建根本不容置喙, 如果你堅持這為重點爭取, 只會減低運動的效率.
相反, 如果這較"溫和"的訴求得到民意, 繼而阻慢撥款, 到時再深化討論未遲.
Billy :
好老實講,就算唔講環保問題,到目前為止,所謂「有高鐵可增進香港經濟乜乜乜」、「加強中港通商乜乜物物」,還有客流量之類預測,都係好虛無好幻想式嘅想當然,我一直唔明,乜每日有咁撚柒多人要「極速」咁來回中國內陸城市咩?
咁撚多人(包括大陸人)要日日來往香港咩??
所以我不贊成起高鐵,係認為「不必要」,根本你起左都未必有咁多人用,而高鐵不同香港嘅地鐵,地鐵只限本港,我覺得係需要嘅,但中港相通嘅高鐵,就未必有須要去起囉。
2010年1月14日下午6:09 匿名:
咁係係囉,正如梁文道都講中左囉,點解佢咁遲至出篇文,就係因為高鐵爭論就係不停圍繞「不如用乜乜方案啦」嘅圈子轉,而唔係考慮「起左有幾大作用」嘅關鍵。
對於思考一個問題,好多人 / 典型香港人都會好似去街市買餸咁:啊,唔買呢件,買第件啦。正如你講嘅「援兵之計」、「策略性讓步」,但從來唔會深層次諗下「究竟有無必要起高鐵」。
老實講啦,如果政府真係要硬上弓起高鐵,我寧願佢照原來西九總站計劃去建,好過古靈精怪又退一步、又轉個灣用其他方案,結果可能仲白費公帑。
不如我又問下你,香港咁細城市,你將個總站設在錦上路,真係唔好話我衰啲講句,咁你不如好似而家咁,就在羅湖過關,然後在深圳搭其他交通去各省好過啦。
我覺得根本無必要整條咁嘅高鐵,根本唔須要,而唔係「援兵之計啦、退一步啦」用乜乜錦上路方案。
你喺錦上路做總站,又要再轉接至出到市區,咁咪仲多餘?仲高咩鐵嗟...?
有人類地方,需要發展是很正常,但個M型社會底下
數百億是可解決香港民生上很多問題,但特衰政府
選擇燒錢方式去建築高鐵.背後有幾多大集團得益呢?
據聞錦上路接駁往全港絕大部份地區比西九站更快, 假的嗎?
有人類的地方,發展很正常,正如阿媽係女人一樣簡單易明。
我只係認為,根據目前本港經濟情況、中港通貿尚屬順利、高鐵客流量未必如期暢旺、高鐵路線未必符合良好營運效益、及高鐵對中港經貿未必起帶動作用來看:
無必要起鳩鐵。
或:
起嚟都多鳩餘。
講完。
大陸的鐵路用咩發電?燒媒!
燒媒環保?香港就係有咁多傻仔
2010年1月14日下午7:26 匿名:
錦上路方案在「路程上」的確比西九快了少許,但這是多撚餘。不如我又問下你:
你覺得西九距離大陸遠啲還是錦上路離大陸遠啲呢??
所以「錦上路快過西九」,等於「飛機通常飛得快過汽車」一樣多 Q 餘。
※※※※※※
起鐵路又好、起機場也好,大前提係「起嚟有無用!」,而唔係好似街市買餸講價「邊個平啲呀、邊個慳錢呀~」咁樣,你平又點?平得嚟無用咁平左又有咩意義?
我認為根本無須要起鳩鐵,並非「邊個平啲貴啲」問題,而似無須要興建。
就係咁簡單。
頂, 係高鐵呢單野, 正苦對付後生仔的方法, 同正生事件中對付梅窩班人的方法, 同出一徹, 先分化, 後妖魔化, 再將自己合理化
仲有呢兩單野, 之前研究要做諮詢的幾年, 又唔做, 到正生舊址有危險呢, 溫總開到聲催政府要起高鐵的時候, 先倉促行事! 正苦班友仲無恥話, 佢地幾年已經開始拎呢d議案傾wow
最無奈班港人, 中完一次招, 仲要繼續中, 仲好似唔關自己事咁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243250721588&index=1
主辦人: 集會支持西九起高鐵
類型: 活動目的 - 集會
網絡: 全球
日期: 2010年1月15日
時間: 17:45 - 22:30
地點: 立法會門外
我們是一群沒有政黨背景、沒有財政支持,天天默默耕耘,為香港社會作出貢獻的升斗市民。
但我們見到的是基建變政治化,泛民騎劫議案、強姦民意。沈默的一群是時候表達我們的意見。
廣深廣高速鐵路香港段(前稱區域快線)已早在2000年開始討論,而政府亦因應政黨及市民訴求,在2008年年中拍板決定走線,採用專用通道方案。
2009年,由公民黨創黨黨員、公民黨執委會副主席黎廣德為首的「公共專業聯盟」向政府建議高鐵應以錦上路為終點站,及後經多次修改方案後,於11月中提議增建「港島快線」的變相共用通道方案,增建路段以接駁錦上路與機場快綫(及東涌綫),善用現時機場快綫(及東涌綫)的剩餘運力,獲泛民議員廣泛支持。「公共專業聯盟」於本年已出席兩次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而政府及香港工程師學會亦因應「公共專業聯盟」的新建議作出回應。及後,「公共專業聯盟」以政府抹黑為由向政府發出律師信。
泛民普遍認為錦上路方案造價較為合理,而且工程影響較小,更認為政府應重新審視方案,聘用獨立專家再行研究。可是,泛民言論「打倒昨日的我」,反對政府聘用獨立專家研究共用通道或專用通道方案,採用專用通道方案, 盡快興建高鐵。
2006年4月22日,民主黨表達支持專用通道方案的立場,以下為報章摘錄:
(明報) 22/04/2006
最快2013年通車的港深廣高速鐵路(前稱區域快線),港段再惹爭議。新線取道部分西鐵路軌的建議,未能獲得立法會三大政黨支持,民建聯議員劉江華指出,港深廣高速鐵路屬國家級的鐵路系統,港段車速卻明顯過慢,「內地由深圳至廣州(共110公里)車程也只是35分鐘,為何香港段(30公里)這麼近卻要25分鐘?」。自由黨議員劉健儀亦指出,港段平均時速僅得80至120公里,遠低於內地。民建聯及民主黨均要求政府重新考慮採用專用通道方案,興建長30公里的隧道, 由西九龍站直抵邊境,減少行車時間。
2007年2月7日,民主黨及公民黨表達支持專用通道方案的立場,以下為會議過程正式紀錄:
立法會第3019號文件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 - 第九十六及一百頁
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counmtg/hansard/cm0207-translate-c.pdf
「鄭家富議員:代理主席,未知是巧合還是特首選舉戰臨近,多項停滯不前的跨境建設, 最近竟接連有進展, 例如日前, 九鐵主席田北辰先生與行政長官分別透露, 拖延已久的廣深港區域快線將以專用通道方案興建。...早於九十年代, 政府已進行區域快線的研究工作, 但時至今天, 當內地各城市路段紛紛動工之際,香港卻仍停留在走線爭論的階段。政府仍在共用通道(即與西鐵共用) 或專用通道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民主黨希望政府採用專用通道方案, 盡快興建廣深港區域快線。不過, 希望政府在採用專用通道的同時, 不要中止北環線的規劃及興建工作。」
「湯家驊議員:我認為廣深港高速鐵路就是近期的最佳例子。公民黨基本上支持興建這條鐵路,但最難以理解的是,為何政府多次聽到立法會各黨派在不同會議中均要求為廣深港高速鐵路興建專用鐵路,但政府及九鐵卻一直不理立法會一致的聲音,反而仍要求顧問公司研究與西鐵共用鐵路及設專用通道這兩個方案。既然立法會已有一致的看法,為何仍要花一大筆顧問費用,研究如何與西鐵合用一條路軌呢? 其實,東鐵的例子正是很好的顯示,我們看到東鐵列車每天也因要遷就18班跨境列車而作出特別的車務安排。東鐵除在開車時間上須遷就直通車,中途站的列車亦因要讓路而有延誤, 每次可以長達10分鐘。相對於東鐵全程平均只須42分鐘的車程, 延誤時間實在不短,對東鐵的乘客相當不便。此外, 東鐵還要應付新界東龐大而分散的人口, 根本無法同時處理本地客及過境客,結果兩面不討好。新界西本身的交通網絡已不算完善, 多年後終於有一條可出市區的鐵路,卻似乎要跟新界東的居民一樣,忍受一些不方便的交通設施。」
根據會議紀錄所言,公民黨並不同意以西鐵綫接駁高鐵,表明不欲令新界西居民不便,為何現時卻要令東涌、青衣居民以至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不便?機場快綫(及東涌綫)早在1998年通車,而西鐵綫卻在2003年通車,為何以黎廣德為首的一眾專家卻未能「明察秋亳」,於2009年才提出方案?就算方案值得研究,可行性卻已遭香港工程師學會及政府質疑。
西九方案研究經年,其中可行性報告歷時一年,花了27億元地質勘探、土木工程和機電工程設計、人流、消費的周密調查,而錦上路方案卻只花數月,而且往往估計失準:
1) 建議橫跨藍巴勒海峽的鐵路橋造價大大被低估,「公共專業聯盟」估計為8億元,但所有香港的建築公司行政總裁根據香港近五年的橋樑建造標書往績,都認為造價需要35億至45億元左右,而且受《保護海港條例》之限制,更可能影響荃灣及青衣居民,影響較採用全程密封隧道的西九方案為大;
2) 「公共專業聯盟」估計錦上路方案影響戶數為五十戶,但政府估計影響戶數為三百戶,為菜園村現時戶數的兩倍,且有可能需要因此縮小大欖郊野公園範圍;
3) 「公共專業聯盟」估計粗疏,連短片製作亦有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h9rNMh0mI8
1分47秒,代表聲稱青馬大橋每小時班次極限為13.3班,過海隧道每小時班次極限為26.6班,而總共每小時班次極限為40班車,青馬大橋並不是與過海隧道並排,所以13.3+26.6不等於40。3分32秒,代表聲稱
往大嶼山的設計極限26.6班,與前言矛盾,專業性受質疑。
由此可見,所謂的「錦上路方案」技術上不可行,成效受質疑,造價也被低估,是被泛民利用轉移視線、拉布的工具,用以推翻泛民曾參與討論、大力推薦的專用通道方案。另邊廂,部分人士更將高鐵議題政治化,無限上綱上線,肆意攻擊支持議案的議員,形成社會不良風氣,傳媒亦一面倒將焦點放到反高鐵、所謂「八十後」的青年。
有感社會分化加劇,我們決定發起「撐高鐵‧反騎劫‧支持西九方案」行動,有力地表達我們的訴求。只要愛香港、反高鐵政治化、支持通過撥款,都歡迎你穿起黑衣到立法會門外靜坐抗議。
承諾:我們不會要求你「寫定請假信」,不會標籤你為「五十後」、「八十後」、「親建制」、「親泛民」、「支持與反對普選」、「支持與反對功能組別」,更不會要求你流血抗爭。
2010年1月14日下午8:02 匿名:
喂阿呢位網友,唔好意思我諗你認錯人搵錯對象喇,我係「認為無須要起鳩鐵」嘅,即係「反對起鳩鐵」,話之你錦上路方案又好乜撚嘢方案都好,我認為無必要興建鳩鐵。
我只係話,如果(強調係無可奈何地如果)真係通過起鳩鐵,就唔該用番政府原先果個西九路線,唔好改咁多嘢,亦唔好「援兵之計」改少少扮聽民意,費時第時條鳩鐵變「廢鐵」。
又係Billy
贊成大文兄ge講法.
再講, 由西九上大陸, 只要行返兩三個字去童軍總會搭直巴, 沿途non-stop, 計埋過關都係個半鐘, 車費都只係40蚊.
都唔知膠鐵起黎做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