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安居樂融融

在本文開始之前,想先講些題外話,或者可引發大家思考。

人有頭痛,頭痛並非一種病,而是「病徵」。身體上很多不妥都可以引發頭痛徵象,例如因感冒而發燒會頭痛;疲倦也會頭痛;血壓不正常會頭痛,連爛牙也會導致頭痛,無數病因可引致頭痛,醫生見病人頭痛,通常會問身體狀況,從而理解頭痛成因,馬虎的醫生就會不由分說一味開止痛藥,吃了藥舒服一會,過氣又再痛,再痛再吃,結果頭痛不能癒,真正病情越來越嚴重。


為何我要舉頭痛為例?因為香港樓市炒風,聽過坊間無數評論都針對「如何打擊炒風」、「如何令樓價下降」、甚至「如何讓更多年青人買得起樓」,但似乎不著邊際,如何真正有效令病態樓市重入正軌,爭論中又得出一套新思考邏輯,就是建多些樓、撥多些土地、用政策來阻礙炒風、減少炒賣誘因及增加托市成本等等,這又引發新一輪反響:政策無力,政府無能,官商勾結、公民抗爭。


炒樓愛恨難纏

市面上怨氣不絕,抗爭再抗爭,在民憤之中,享受炒樓帶來橫財的大小炒家或財團既得利益者,都不會因為反對聲音而停止炒賣,退一百步說,為何要停止呢?我炒樓我賺錢,你也可以炒過飽,法律無說炒樓有罪,閣下無錢炒樓與人無尤,你也可以借錢去炒,炒得叻又賺錢,入錯貨不能怨人,反正很多人炒了賺了,在變質資本主義極端功利的香港,生存哲學勝者為王,前途是「錢」途、有錢就是金童玉女,懂得賺快錢是才華,在香港,賺錢是以「速度」來計算,而非勞力多寡來衡量,道德高地是失敗者的自我安慰,想做高等華人先要識玩金股匯,要懂財路,賺錢要快要狠要多,別人失敗就是我方勝利。在中國香港人醒字派功利模式下,有錢就有面,人人欣羨,成功炒樓大賺的人,無理由被反對者左右,我不炒自有人炒,我不豪奪自有人出擊,所以反對炒樓在香港是很神化的,是「不可能的任務」,樓市飆升是病徵,皆因香港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性的病,莫說炒樓,股市也無數人在狂炒,一樣大賺,「打壓樓市」是否可行,不如又研究一下「如何同時阻止炒股票」,沒樓炒一樣可炒股,同樣會帶動通脹,賺快錢的勝利感從沒退卻,我說樓市是病徵,那麼香港有什麼隱藏著的病原?


高等華人之路

在香港,連生小孩也算侈奢活動,嬰兒自母體鑽出來一刻開始,無數的社會競爭、啟智拔尖、盡一切心力為孩子日後晉身「高等華人」舖路,讀完書投身社會要「具備中環價值」,一切安排都不是要培育健康兒童,靜下來想一想,或者我們根本不須要什麼快樂時光,只有「勝利」和「失敗」,或「極富」和「極貧」。超級富豪底下有中產,現在連中產的標準也越降越低,在職貧窮打工仔之下有連工都無得做的窮鬼,窮的人看不起更窮的人,這個思維邏輯在現今香港很盛行,這個垃圾金融都市不斷把人民推向絕路。小市民每天最關注生活開支,有否能力供樓,三十至三十五歲結婚買樓的男女,一生合力供間比棺材大不了多少的發水樓,供完樓自己都五十有多,屬半退休年齡,好命仔女生性的,好歹還會「盡力地」供養父母,無數鐵證許多自命不凡的 80後都要靠老豆老母棺材本去上車買屋,由港女老婆(或女友)挑選「住得舒適食得招積」的名氣屋宛,盡是浮誇,那些巧立名目賣弄虛榮的「偽豪宅」,相信大家都有所聞甚至身在其中,港男觀音兵襯上浮誇 Hello Kitty 港女,買間「時尚棺材 Studio Flat」,每月節衣縮食又要保持「生活態度」。


港女肯生小孩謝天謝地,孩子出生後,迫小孩子去學習父母認為有前途的東西,每天像機械人熟讀功課的 Model Answer,放學後不停補習,假日要參加所謂「啟智班」,天文地理古典音樂芭蕾高爾夫遠至非洲音樂學個飽,港父母從無質疑究竟學這些東西對幾歲小孩子有何用,父母不信任學校,只信補習天王;不要健康教育,只信奉天才啟智,大小事務一律向學校投訴,「怪獸家長」加上「腦殘港孩」,在這個扭曲資本主義的奇幻之都,人已經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是社會機器中的一粒零件,可報銷的、可取代的,只有投機者成為贏家,掌握巨大財富,其他人繼續被洗腦或鼓勵其他人洗腦,香港不單止反智,簡直是反常,務實的人難以立足,會被人看不起,生存要夠古惑,爭相做高等華人,經濟以消費掛帥,如果有人膽敢批評,港式道德又來了,批評者和反抗者都是「不和諧」、「搞衰香港好離譜囉」,奇趣非常,那些大富豪老早深明此道,明白港喱思緒,不論消費品或房地產,都以投機為本位,反正大有市場,何樂而不為?


「香港精神」之迷

努力讀書、循規蹈矩、發奮務實的人,讀飽書投身高尚職業,收入可觀合理,「多勞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簡單人生哲學,本來是正常社會階梯的架構。但在今日香港,「做個好人」的心態註定必敗,無論如何努力,每月出糧絕不及炒樓炒股翻兩翻斬大筆錢的投機者,香港的投機者都被譽為「投資者」,名堂很好聽,即使毫無學識也無所謂,識搵快錢就是智慧,「香港精神」是氹細路的屁話,真正的香港精神都在股海樓市中。


簡單來說,在香港炒樓發財並非想象中困難,有少許眼光加賭運就可以了,大前提不要摸頂入錯貨,有幾十萬流動資金,再向銀行借夠錢付了潛力樓盤首期,托價沽出,很多小炒家都不是賺天文數字,以200萬二手盤為例,二手樓首期通常超過規定的三成,一般以首期4成為計,資本合共約 80萬,托價220-230萬售出,只要「拿得起放得低」,在一、兩個星期內可望成功轉售賺了廿零萬或更多,投機成本並非很高,香港有很多這類密食當三番的小炒家,時興的玩法包括「師奶抄樓團」,三幾個師奶每人夾二三十萬,就有筆大錢去炒,炒贏大家分賬,以三個師奶為例,炒贏三十萬扣除經紀佣金及律師費,每人好歹都執九萬。他們並非要做超級富豪,但炒賣收入不容少覷,更有些人只是簽了臨時買賣合約,還未付「大訂金」,就把樓盤出讓,以熱門中價盤常見,雖然很多買樓的人都屬自用,但香港人揀樓心態很奇怪,只偏向多人談論的所謂「熱盤」,不會優先考慮物業地點和配套環境,無數新婚夫婦,港女老婆很依賴身邊半桶水扮天才的「姊妹團資訊」,姊妹們看過八掛雜誌或道聽途說便吹水扮專家,人說熱門就是好的,加上港女虛榮心態,樓盤名知度較高,會視為優質荀盤,就算搵笨都會買,如果男方有意見,港女老婆自然反應會駁斥:「你係咪唔愛我!?」,即使有實惠抵買但不起眼的二手樓,港女也會說:「你唔係要我住呢啲咁嘅屋下話?」。港女從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畸型都市當然要靠一大群蠢人支撐。


當很多人都用這種極速賭博方式賺錢,這個都市已變成大賭場,大地產商是幕後最大莊家,小炒家是賭場內各式小賭枱荷官,大家都在玩這個遊戲,真正賭客就是那些需要買樓居住的人,大地產商建樓,先吃了頭最大啖湯,小荷官再開局,托市持貨吹捧樣樣齊,賭客最後願意承接,荷官贏,賺錢走人,賭客負上賭局的債 (供一世樓 ),不賭不行,因為你要住屋,話事權在荷官和幕後大莊家手,吹咩?


香港精神?獅子山下情懷?抱歉,時代已不同,賣波籮包的小麵包店敵不過貴租執笠了,賣靚咖啡做街坊生意的小小茶餐廳也付不起租金拜拜了,香港人自命不凡,自譽為「醒字派」,識走位,愛奉行抽象的和諧,為勢所迫會安慰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然後努力期望有多少人慘過自己,中國香港人,擺脫不了中國式「愚家思想」,只求啞忍,不求變,噢,差點忘了古法智慧「以靜制動」金句,槍打出頭鳥,所謂香港精神,到頭來都是港人的墓碑。

8 則留言:

匿名 說...

縮骨, 擦鞋, 面皮厚, 識走位, 巧言令色, 當奴特首體現的就是真正的香港精神. 克苦耐勞, 默默耕耘, 腳踏實地, 這種所謂獅子山精神, 絕對不會令你升官發財, 只會令你一世捱窮.

匿名 說...

之前一篇和這篇都是很精彩的文章!

Kyliecat 說...

Diamond Honadsome ... 話分兩頭說,如果後生仔肯努力工作、量入為出係可以買到d二百萬樓下市區居屋夠兩三人住,仲唔洗瞓窗台!又唔洗供樓供到死死吓嘅!

不過衣家d人太流於即食同表面!好似我有個男網友,就嚟三十歲成日話冇錢買樓,但每次同佢食飯都見佢周身名牌,Tee 要着真POLO!我真係出聲鬧佢:錢只有賺返嚟同慳返嚟。自己賺得唔夠多就要慳(佢得萬鬆D頂多),唔識慳唔好怨!

女士們衣家讀咗咁多書,可唔可將投資嗰套 apply 喺男人度,滙豐都會見低過 $40,點解你入?因為你知滙豐有實力!咁你條佬呢?乜你唔係認真了解清楚先入市長揸?你衣家要投資嘅係你嘅貞節同青春wor,你當自己係乜呀?

陳大文部落 說...

Kylie Baby:

我同意你所講,亦係我想指出的。現在樓價雖然貴敺到不合常理,但靜心看看,貴樓都環繞在新盤「偽豪宅」、「熱門盤」及其他極品豪宅,有無中下價又實用的二手樓?是有的,而且不乏選擇。

非熱門盤及「非藍籌屋宛」,及非在鬧市心臟地帶的,有很多優質又價格合理的二手盤,但都係果個問題,對於普遍的港女來講,樓盤無名氣、無人吹捧、及「姊妹團都未聽過的」、及「未必有強大升值潛力」的二手樓,港女會很抗拒,但矛盾的是,買的是用來自住,不是炒賣,是否有巨大升值潛力本無尤,但很多港女的心態是:「即使係自住,梗係要話俾人聽我層樓係貴嘢啦」這樣的。於是乎,「偽豪宅」和「吹捧熱門盤」成為不敗的搶手貨,當很多買家都集中在這類樓盤,價格自然高企,長升長有。

這些實惠二手盤,就是妳所講的二百萬以下「不發水」、地點又 ok、旺中帶靜、交通方便的那種,很抵買,自住一流,但無奈很多「後生仔」看不順眼,怕失禮人,怕「大學同學睇唔起自己」...

.......

Kyliecat 說...

「即使係自住,梗係要話俾人聽我層樓係貴嘢啦」--- Diamond Handsome,你好衰!要話俾人聽層樓係貴嘢,都唔慌貴得去邊la!

陳大文部落 說...

Kylie:

真係好多呢類人,好多時係面子問題去追逐一啲其實好笨但自我感覺良好嘅嘢。

匿名 說...

精采的文章,
香港的確是一個複雜的地方,是一個有機會的地方,但對只想安安穩穩過生活的人來說 絕對不是一個好地方。

我想你會認同 思想文化與生活形態是雙向影響的。香港人有一種獨特的mindset. 這mindset造成了今天的香港,因此我不認同香港人有權怪罪他人。

但有一點我比較可憐香港人的是我們有的流動性和流動的可能性。我過往幾年分別在瑞士同美國工作生活過一陣子。以美國為例,這兒有NYC, LA 等絕對高生活水平的城市,但當地人不需要選擇生活在這些城市。因為國家整體發展度高,分別不大。

香港人在這方面「還未有」選擇,中國在文化,生活環境,水平等還未能造成誘因。我們選擇不多,只能在這個小城市作「困獸鬥」

中文水平不合格,如覺閱讀困難請見諒

你的長期subscriber

Kyliecat 說...

聽完陶傑個電台錄音,super 認同佢話港人冇藝術修養!我幾個月前因公事識咗一位土生土長嘅"中環金融才俊",business lunch 講起我買咗隻Chopin嘅雙CD,DDD 只售$38!佢即刻話好抵仲問我佢有乜新歌?新歌?!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