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8年1月7日星期一

世代眼中釘之二: 日式百貨與港男港女


在世代矛盾中;我會形容為 [ 矛盾 ] 而不是世代之爭。理由是市面上從把這場基本上份屬無謂的爭拗認定為 [ 之爭 ] ;本身已很有問題,也是挑起莫須有的火頭,情況與近年仍未平息的 [ 港男港女 ] 問題相類似。


有些媒體,基於爭取市場銷路,把某些問題極化,甚至有一知半解的寫手從中令不同年齡組別的人歸類化、甚或醜化、妖魔化、愚蠢化;也把另一些組別神話化、傳奇化、幻想美化、悲劇化等,形成世代之間的矛盾。不論是局內人還是可獨善其身的人,也未必得到對整件事的具體認知,這是相當危險的。 一些年輕的第四代人,把自己悲劇化;也把較自己年長少許的第三代人愚蠢化;而再把可能是自己父母的一輩妖魔化;那邊廂,第三代人把第四代人排斥化、垃圾化,是不公平;把別人垃圾化,人家再有才能也沒能發揮了。


至於有個別的社會賢達,屬第二代人居多,喜歡擁有權貴財富之同時,把社會歸類化;把貧富懸殊美麗化、把不認同己見的人邪惡化。不幸地,當局在回歸後,自願或無可選擇的奉行中國式古法宮廷智慧,少有正視這些嚴重社會分裂問題,並且以為香港只要不斷有新地標,棄舊迎新、認為只要沒有殖民地影子便是光明,不智之餘,社會矛盾也不斷惡化。


有些時刻標榜道德仁義的團體,常滑稽地以高深莫測的 [ 道德 ] 一詞,來進行類似清教徒式的社會洗禮;不單令人民煩的透不過氣,更令市面上衍生互相陰謀化;事無大小也得達致最高道德標準,好比大財團的最高盈利指標,高處未算高,但社會問題卻一浪接一浪。


第三代人,是怎樣的一代成長路? 我不打算搬字過紙的把一大堆兒時雜趣重複了,反正市面上已有不少人提過。 第三代人在 1966 1975 年間出生,是較第二代人幸運的,除了享有九年免費教育、政府大力推行津貼中小學、增加興建較具質素的公屋外,成長路還有很多快樂回憶。


踏入八十年代,是日本偶像影響香港最深的時代,還配合電視台的長篇劇集,有資訊,彩色世界、現年三十多歲的人應該記得中森明菜、名貴的超薄 SONY WALKMAN 吧。當時因香港工業發達,第三代人的父母幾乎都不須靠優秀學歷便能找到工作,有了生計,有廉租屋,年年有加薪,生活雖不致富裕,但總也大有改進。


八十年代我們有著名的 [ 東急百貨公司 ] ,還有高格調的 [ 伊勢丹 ] [ 大元 ] 等,現在都已結業或離港。我可以大膽的說,後期的八百伴、崇光、吉之島,甚至 UNY 和新加入的 APITA ,都已經不是真正的純日式百貨店了。崇光仍保持較高格調;UNY 已改為 APITA ,但是同一格局的;八百伴像好一點的超級市場;而吉之島基本上是出售 ( made in China ) 日資機構產品。


八十年代,香港的粵語時代曲也是很好聽的,幾乎每首都屬金曲,繞樑三日,百聽不厭。在這年代,我們的第三代人,就是從許多真正具質素的本地及外來文化薰陶而成的。


我可以肯定的說,日本文化是屬於有質素的文化,不要和日本侵華混為一談,我說的是日本的生活品味和科技、演藝、美學設計。日式百貨店貨品價格雖不便宜,但總算可買一點的,感受一下真正 ( made in Japan ) 的高品質,也是樂事。這種感覺很好,你拿著一件日本產品,不會像 ( made in China ) 的懷疑是否可靠;是否真貨;或是否貨不對辦。日式百貨也讓我們這第三代人認識了何為 ( 有禮貌的售貨員 ) ( 會整理制服的服務員 ) ;不會如傳統港式華人店裡,店員甚至身為老闆也常語帶粗口、並在客人面前污糟邋遢,就算上較高級的華人店子,老闆伙計也會有中國人古法的 白鴿眼、表情衰衰格格、屎忽鬼狗眼看人低、入到貴店最好先腰纏萬貫、 並且要買得多多才是上賓。


在日本嚴格的高質服務員培訓裡,是沒有這種中國乞丐式的陋習,像是洗腦,也活像把舊有的客人受氣不平事一掃而空。 我這樣說,請看倌不要以為在下是什麼賣國賊日本漢奸,為日本風來拍馬屁。 請到現在的大型連鎖店,現在的企業培訓,大部份理念皆源自日式的 ( 歡迎、多謝、拜拜、有什麼我可以幫到你 ) 。日式購物文化,從第三代人少年時,已建立了對生活質素的追求、對美麗事物的愛慕;及生活享受的認同。


這些都是第四代人未能想象的,這不存在誰是高等誰是卑賤之分,不同時代自有不同的社會衝激,第四代人可曾想象過, 1985 七月有一本以東南亞美女為主題的著名成人刊物面世,名為:龍虎豹? 在當代還只是 APPLE II 電腦不普及的時代裡,不是現在的隨便可以一按,便有網上美女照片任看。 年代不同,大家都對大家有如幻海奇情一樣,這麼近又好像那麼遠,好像是傳說中的事物;但事實上,只是第四代人十年前左右才發生的事。


現在的所謂 [ 港男港女 ] 問題,老實說,在下知道所寫的若干篇文章,是引起了讀者一些共鳴,我是預計中的。 從另一方面說,我寫的時候,心情並不好過,因為男女矛盾,我常說,男女都是輸家。


當見到市面上有廉價才女、或是低智哈巴男,以互相辱罵咀咒、或是以廉價愛情觀來闡釋這項社會結構性問題時,只是令情況不斷惡化,而吹風者或許贏得見識不高的人拍手附和。 不過,輸家還是輸家,正如現在的新興話題:世代鬥爭。 有了鬥爭,每個世代都是輸家,或許大財團才是幕後贏家。不論你是第四代的動力少壯派; 還是第三代的捱世界苦力派;或是有兒有女的哀樂中年派,世代矛盾,不要奢望自己可以冷眼旁觀,因為把別人列為眼中釘之同時,自己也是其他世代的眼中釘。


在大約 1996 年時,我當時在報館寫一些關於新聞事件跟進的報導; 當年正處香港回歸前夕,本港經濟泡沫如日沖天,恆生指數每天幾乎例牌升愈千點,半日成交也達過千億。 當時香港樓價超乎想象的高企,基本上樓市不是供人買來住的,而是炒作。 有很多關於民生的新聞,是男女結婚難以置業,從而產生不少男女衝突;也有更多草根家庭入不敷支,生活指數高得超乎想象。 唯有金股匯非凡人士才可以支持下去,皆因英國方面要為香港回歸營造富麗堂皇的景象,看看經濟泡沫在回歸後何時爆破,香港人不得不懷念殖民地時的美夢了。至於董建華, 如何超凡地帶領香港一再邁向經濟谷底和儒家思想的管治理念,也無須再重提了。


第三代人在九十年代初,有大學學歷的都已投身社會,除可享眾多的優質工作機會外,經濟泡沫帶來的紙醉金迷,樂在其中之餘,也普遍養成了貪威識食、尖酸刻薄眼角高的陋習。


請看在下之前的數篇文章,可讓大家對第三代男女的意識形態作些理解。


( 點擊下列文章觀看 )


第三代 3 x 歲的男性陋習: 請看 [ 黑面 ] 一文。(link)


第三代是港男港女矛盾白熱化的年齡群組, 包括女性對男性的超現實錯誤期望、古法智慧令男女產生爭端、 男女兩極化;甚至女性之間自我極化、時代女性背後的女性勞工問題; 市面上廉價才女潮童的歪理效應等等,請看以下文章。



中國人古法智慧對女性的思想教化 [ 叉燒 ](link)

關於女性對男性在錯誤時代的錯誤期望 [ 勝負 ](link)

女性在在超現實意識形態中的自我價值迷失 [ 黑白 ](link)

關於市面上對男女矛盾的意識催眠 [ 才女 ](link)

時代女性在男女矛盾中忽視的勞工問題 [ 喜劇 ](link)

女性不自覺的牛角尖 [ 魔術 ](link)



上述這些文章,請讀者們必須整篇地看,請容許在下形容,是和市面上一般愛情或女權小品有別的,大家看的時候要同步思索。文章標題和內容會帶點弔詭。

第三代人,是很有問題的一代,從認識生活品味,到享受過富貴榮華、到古法智慧帶來的思想矛盾;及後本港經濟下滑引來的兩性仇恨,第三代人,影響了第四代人,而第三代人的子女:第五代孩童,更是世代不和的新紀元。


陳大文 作品


請留意下篇世代矛盾文章。 第四代人: 比堅尼與排除異己



4 則留言:

L L 說...

大文兄:

以世代矛盾貫串香港戰後發展,沒有識見與歷史觸覺,焉能成文。你做了一項艱難而深具啓迪的工作。

我記得小時,社會矛盾不在貧富、不在世代、不在親英還是親中,而在親台還是親共,每年十月,你會先見到五星旗飄揚,過不了數天,便有更多的青天白日旗豎起來,尤其是雲山、黃大仙一帶,調頸嶺更不用說了。

左右派之間的睥睨與敵視是存在的,但即使激烈如 67 年暴動,基本上也只是激進左派與港英政府的衝突。社會的分歧與矛盾未至全面。反過來數年之後,香港人在六一八雨災所顯露的同舟共濟精神,更令人激歎!

那是後很令人懷念的日子啊!現在應沒有這民胞物與的精神罷!世代矛盾、政見差異、階級分歧,社會上分多於合,異多於同,我不覺得可愛,甚至認為是倒退。

Those were the good old days,為甚麼世情總是如此呢!

laulong

匿名 說...

看大文兄文章一段時日,到現在世代之爭,心裡也期待你會否談這個題目,終於你也出手了.

我是第 4 代女性,我覺得我好像失去很多應該有的記憶.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社會發生了若干事,我這一輩人根本不知道,亦不知如何問津.

很多資料都一片片,看似無連貫,但看你這 2 篇,像是說故事,好有條理,很有電影感覺,介意說現在你是做什麼的?

Eric 說...

呢個話題,真係講極都講唔完,

陳大文部落 說...

Eric :

不會。只要抽取最重要的環節集中談,是會得出較明確的結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