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誌簡介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書 奇


相信很多人都會逛書店,逛書店不外三大原因:首先當然是買書;其次就是講電話;及相約朋友在書店等候,但不是相約朋友共逛書店。某程度上,與朋友相約在書店會合,可給人較高級的形象,也奇趣地,像一些人會在的士高、酒吧,在轟耳的音樂聲中暢談心事,總之踏足書店,未必一定是買書。


有些人喜歡打書釘,把喜愛的書籍看個飽,免費又可消磨時間,真爽。不過,書店林林種種的書,是有分開給不同客人的不同用意的,例如對某作家的作品有少許興趣,但認為不值得花錢購買的,會打書釘算了。 對某作家的聲名有崇拜之情的,會買,但可能回到家未必會每頁用心看,只是因該作家的名望,在家中當眼位置放置其作品。 就如有些人的客廳,在大裝飾櫃裡會放置數瓶名貴洋酒,點綴氣派,朋友到訪,問起,會談談書中前部份的數個章節,朋友頓時覺得自己富有文化色彩。


幾乎可以肯定,真正會買回家,並且會用心逐頁看的書,是金融投資書。這些書絕不便宜,看了或許可為自己帶來財富契機,是提升個人社會階梯的重要學習。


在書店裡,有時候,店中的書可能不是最有趣味,而店中的各式客人才是主角。


有些著名女主播撰寫的書,請注意,著名女主播是指電視新聞每天大家可看到她面孔的,而主播和記者,是有些少分別的,主播往往未必須要外出採訪。 著名女主播的作品,題材可以更廣泛,而弔詭之處,主播寫的書,又通常不會是談當前時事或政論意見。 她們寫的包括生活體驗、個人抒發、甚至有女主播談個人能力提升等訓練修為,像是一本教人打武術的工具書,以職業身份而言,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人們會慕名而唾注。


唾注也不一定會買,打書釘看個飽多的是,或有些人會買回家當是殿堂級的珍寶放在當眼位置,是為自己心理上帶來安慰:[ 我也有這本書呢 ] 。至於會否用心細看,則是後話。


書的封面,不得不談,設計得好的封面,在香港人報攤買雜誌心態來說,封面好,該書已是成功了三成,但也不能保證有良好銷路,只是吸引多點人掀開看看,打打書釘,買不買,又是後話。 女作家的作品,在香港也幾乎是有不成文的優勢,不知怎解,香港人不論男女,對 [ 作者是 Female ] 會有莫名喜愛,除非該女作者是有相片表明是一位年近七十的女文豪,反而不佳。年青保養得宜的女作家,其作品會受人歡迎,起碼會先打打書釘,在旁人看見多書釘的書,會產生 [ 多人排隊的茶餐廳必屬佳品 ] 的廣告效應,但書釘和排隊進餐大不同,打書釘是不花錢的,而排隊進餐廳,通常也不是無聊,是真想光顧。


想知道那些作家的作品是欠佳,簡單,看看二手書店便可窺一二。照常理,值得買的書才會買,買回家的,既然花了錢,便存在閱讀價值,或老土點說,不看也值得擺,總要為自己添加文采。那些以賤價賣給二手書店的書,老實說,可能二手也不願意買,這道理簡單不過。


我相信,如果市面上多一點時款的透明手袋,一些著名主播或名女作家 ( 必須要年青,年紀大的免問 ) 的書,小小的不阻地方,會有不少人樂意在手袋中放置。又很大程度上,不同的名女作家的書,也可像時裝配搭的,在透明小手袋中,星期一至周日不同款式,不同場合有不同的書,也為自己營造不同的文化色彩。如果香港的書店可有買書免息分期的話,更真心相信,買書的人會大增,買了才算。


男士們買書的不是沒有,但比起時代女性來說,是少得多。看看書店,其實會令男士提起閱讀興趣的,除了金融投資、風水命理的書外,其他多屬女作家的情感小品,男讀者未必有共鳴。


在現今香港世代,除了香港男人多返內地娶妻,而本地女性一方面好像不希罕本港平傭男士之餘,但其實又沒多少其他海外擇偶出路,書店好像也反映了這個香港異象。香港男人,現在少有和本地女性互罵不是,不如靜靜地回祖國娶妻,反正內地的女孩已不是從前的村姑,可能比香港更時尚。正如在書店,男人少買書,是閱讀能力太差,還是根本缺乏令男讀者提起興趣的書? 這問題,不如看看市面上為女士和男士而設的消費品比例,大家自會明白,何解還要看男性市場?現在是女性世代,坦白說,是女性消費世代,當然,是指消費,女性是否有生活幸福,關人何事?


陳大文 作品

1 則留言:

匿名 說...

真係撞鬼.....
拎d衫去2手市場就="推動環保"!!!!! 有冇諗過買少d?!

靚仔都有2百幾件衫!!!!! 做阿媽既有過千件都唔過份啦咁~~~

啋~